现在什么牌子的笔记本比较好?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立信远航网络科技

您好,很高兴能为您介绍一下现在什么牌子的笔记本比较好?的相关问题。我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您带来一些启示和帮助。

文章目录列表:

现在什么牌子的笔记本比较好?

2.数码高手帮忙!女大学生买哪款笔记本电脑好

ibm的质量 好,但是同等性能下贵了些 ,贵在质量上

3 索尼的电脑同等性能的也很贵,切不是一般的贵,但是索尼的贵在的了外行上,很好看,很

4 联想的电脑性能一般,但是售后服务 好。

5 康柏,惠普质量还可以,康柏以商用为主

6 东芝的电脑 我推荐,因为我的就是东芝的,质量上 没有问题。 而且现在的价格也下来了,大概1万就能买个很好很好的。

笔记本是一分钱一分货,神州便宜,但是1年使用,1年后就 报废了。如果你要是就想应急的话,买个好一点的二手的也别买神州

给你个文章 如何选购笔记本的看看能不能帮的了你

笔记本电脑由于内部结构和配件的不透明性(即一般消费者并不能真正的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内部结构以及配件的具体型号和规格),加上价格十分昂贵,让消费者面对如此多的品牌和型号,而且价格相差还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十分迷茫,不知自己到底选择哪一款产品好,哪一款产品适合自己而又不需要浪费过多的金钱。这就要用户自己首先了解自己需要的是什么样的机器,用来做什么,然后在通过了解笔记本电脑的一些基本常识和选购要点,这样分析自己的需求,相信用户就可以买到一台称心如意的笔记本电脑的。

笔记本电脑的基本常识

移动处理器:

笔记本的处理器有别于台式机的处理器,它考虑到功耗因此采用了更先进的制造工艺和技术,以达到在降低功耗的同时尽量达到高性能。而且不同的移动处理器都有各自的节能技术(电源管理技术)可以随处理器的工作状况调整处理器的 率或者电压降低运行的功耗。目前主流的移动处理器——Pentium M、Celeron M、Pentium 4-M、Athlon XP-M以及全美达Crusoe,而像Pentium III-M、K6-3、C3等移动处理器都已属于过气已久产品,用户在选择时可以不需要考虑了。

Pentium M处理器具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是Intel完全针对笔记本电脑设计开发的,让笔记本一次质的飞跃,但是作为一款全新的产品,因此采用这款处理器的笔记本都是中高端的产品,价格比较贵,这是一款较全能的产品,因此各种定位的笔记本中都会见到它的身影,它也让超轻薄笔记本大幅提升了性能。

Celeron M处理器就是Pentium M处理器的简化版,和Pentium M采用了相同的核心,针对中低端市场。因此Celeron M的上市,让很多原来的Pentium M版本的中高端笔记本电脑也有了相应的廉价型号,同样机型采用Celeron M处理器的产品较Pentium M的产品普遍便宜了2000元左右,而其性能也完全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因此学生、家庭、商业用户对性能要求不苛刻的可以考虑采用Celeron M的机型。

Pentium 4-M处理器是一款由台式机处理器改进而来的移动处理器,由于其价格较低、性能也不错,所以一直还有它的市场定位,它最大的缺点就是功耗较高。但是由于 率很高,而且最新的版本还支持超线程技术,因此在多媒体处理方面还有它的表现之处,因此它目前还广泛被采用在多媒体笔记本、台式机代替品型笔记本中,如果你完全是要选购一台在家庭中使用的笔记本电脑,采用Pentium 4-M的产品也是不错的选择,毕竟目前的这部分机型性价比都很高。

Athlon XP-M是AMD针对Pentium M推出的一款全新的移动处理器,它的性能表现出色、价格便宜,但是相对来说发热量和耗电量依旧好无法和Pentium M抗衡,但是由于价格便宜、性能也不错,因此在很多中低端的14寸以上的机型中被采用。多学生来说,价格便宜量又足的Athlon XP-M笔记本是不错的选择。

全美达的Crusoe是一款超低功耗的移动处理器,有如采用了软件模拟硬件的处理算法,因此大大减少了晶体管的数量,让功耗控制的很低,但是相应的性能也就不高了,但是它却在很多迷你型的笔记本电脑中被采用,这类笔记本有5.6寸的、8.9寸的,它不是要求性能的产品,超级便携才是它的追求,因此他也有它的一部分市场。此外,全美达最新的Efficeon处理器即将发布,我们期望这款超低功耗的移动处理器在性能上有所改进。

芯片组:

主板芯片组也是与笔记本电脑很重要的部件,无论是性能的表现,还是整体功耗的控制上,都和芯片组是息息相关的。在笔记本电脑上综合性能最好的非Intel移动芯片组莫属,无论是内存、磁盘性能,还是电源管理方面都是最出色的,其他竞争对手在这领域还无法与抗衡,这也是Intel在笔记本领域 的原因之一。此外,在笔记本电脑芯片组上常见的还有SiS、Ali和Ati北桥+ Ali南桥,其他的还有VIA,但一般出现在使用AMD处理器的笔记本电脑中,这些芯片虽然存在于市场中,但是在实际产品中的占有率少之又少,往往出现在一些低价笔记本当中。

要注意的是某些超低价笔记本在芯片组、处理器和内存都采用的是台式机的配件,虽然这样成本低、价格便宜,但是整体的稳定性令人怀疑,而且内部设计以及散热方面令人担忧,而且没有笔记本很重要的扩展插槽——PC卡插槽,从严格意义上讲不能算作一部笔记本电脑,用户购买低价笔记本电脑时要注意这一点。

内存:

笔记本电脑的内存也是和台式机内存完全不同的规格,价格也较一般台式机的内存贵很多,但是体积小,有利于笔记本电脑内部的设计。目前的笔记本内存也普遍采用DDRAM,SDRAM基本也已经过时,只有旧型的电脑升级才会用到,因此我们选购笔记本电脑时的内存一般都为DDRAM规格的,一种为较常见的SO DIMM笔记本内存;一种为Micro-Dimm内存。Micro-Dimm内存一般用在超轻薄笔记本当中,比标准的SO DIMM内存小了一半,价格也十分昂贵。笔记本内存对速度的要求并不高,它追求的稳定的运行,因此目前笔记本电脑支持的最高规格的笔记本内存也只达到 DDR333,但是由于笔记本硬盘速度的限制,笔记本电脑对内存的依赖是很大的,适当的配置高容量的内存对提升笔记本的整体速度会有很明显的帮助。

硬盘:

笔记本电脑的硬盘可以说是笔记本电脑中发展最慢的部件,长期以来速度都没有质的飞跃,目前普遍采用的还是4200转的规格,5400转的开始在一些高端型号的笔记本产品中出现,7200转的笔记本硬盘虽然已经发布,但是由于考虑到技术的成熟度,目前还很少有笔记本电脑采用。而目前的笔记本硬盘的大小分为 2.5寸和1.8寸两种,2.5寸的笔记本硬盘最大已经达到80GB的容量,也是通常笔记本电脑中普遍采用的;而1.8寸的笔记本硬盘最大容量达到 40GB,转速最高也只有4200转,被某些极限轻薄的笔记本电脑所采用(例如:TOSHIBA R100、SONY X505等极端轻薄的产品),价格昂贵,升级也较困难。

移动显示芯片:

随着笔记本电脑性能越来越强,游戏也成为了笔记本电脑的一种娱乐功能。移动显卡领域还依旧是ATi的 ,虽然后起之秀nVidia奋起直追,但是在整体的功耗和性能方面要稍落后于ATi。目前最强的移动显卡当属ATI Mobility Radeon 9700和nVidia Geforce FX Go5650,这两种显卡虽然性能强劲,但是功耗也都不小,一般用在移动多媒体影音中心型的笔记本电脑或者台式机代替品型电脑中,对于玩游戏的用户当然是最佳选择。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独立显卡也都有较强的3D性能,Mobility Radeon 9600、Mobility Radeon 9000、Geforce FX Go5200、Geforce 4 Go440都是不错的移动显示芯片,其性能排列:Mobility Radeon 9600>Geforce Go5200> Mobility Radeon 9000>Geforce Go440>Mobility Radeon,其功耗一般都和性能成反比,因此他们都出现在不同定位的机型中。

此外,笔记本显示领域还有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他们就是集成显卡,他们的功耗最低,而且有不错的2D显示效果,因此在商务笔记本、轻薄笔记本中普遍出现,甚至可以说是移动显示领域的 主力。目前主流集成的显示芯片的芯片组的性能排序:Intel 855GME芯片组>ATI IGP7000系列整合芯片组>Intel 855GM芯片组>ATI IGP300系列整合芯片组>Intel 852MG芯片组>SIS650M>Intel 830MG芯片组。英特尔最新发布的855GME芯片组集成的显示芯片,性能相当于ATI Mobility Radeon 7500的水平,是目前最为出色的集成显示芯片的芯片组。此外还要注意显存,集成的显示芯片都是通过共享主内存作为显存工作的,在使用时要考虑设置的显存的大小,太小影响显示性能,太大会占用主内存导致主内存过小影响整体性能。

网络设备:

笔记本电脑的网络设备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最终要的一个配置,迅驰就是大力宣传了其“无线的无限”(标被无线网卡),而红极一时,目前笔记本都标配了V92的调制解调器和 10/100M自适应以太网卡,这是目前笔记本最低要求的网络设备标准,用户购买时一定要注意这两个设备是否齐全,否则日后使用可能带来很多不便。另外,随着迅驰的普及,标配无线网卡也成了笔记本电脑的一个特征,目前大部分的中高端笔记本电脑都配置了无线网卡,这给用户可以带来很大的方便,随着无线网络的铺设,很多公共场合都覆盖了无线局域网,这对带有无线网卡的笔记本带来的巨大的便利,当然标配无线网卡会给整机价格带来提升,但是对于日后升级的费用,标配无线网卡还是更加合算的。

显示屏:

笔记本电脑的显示屏可以说是最重要的部件之一,显示屏的尺寸直接影响了笔记本电脑体积的大小,目前的笔记本类型可以分为:8.9寸的迷你型笔记本、10.6寸的超轻薄型笔记本、12.1寸的轻薄笔记本电脑、14.1 寸的全尺寸型笔记本、15寸和17寸的台式机代替品型笔记本电脑。因此,屏幕的大小也是用户选购笔记本电脑的一个重要因素,看你需要什么类型的笔记本。而显示屏还是笔记本电脑的耗电大户,它的功耗也决定了笔记本的使用时间,而它的画面质量直接影响着笔记本使用者的心情,因此一款出色的显示屏是用户选购笔记本电脑时要十分注意的。

笔记本电脑的选购要点:

其实很多购买笔记本电脑的朋友都是一时冲动的时候匆匆忙忙的就去购买了,在购买之前并没有对自己的需求进行分析,也没有去充分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各种特性就急于下手,导致日后感觉自己购买的产品并不如自己理想中的好,后悔当初下的决定。

理性的购买笔记本电脑前是要做充分的分析,无论是对自己需求还是对产品的特性都要一个清楚的认识,而很多用户购买时都没有做到这一点,而是听信广告或者他人的一面之词,片面的追求机型的重量,外观,品牌等,最后买到并不适合自己的产品,搞得烦恼不堪。

而笔记本电脑产品和其他事物一样,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但是每个用户的需求都不同,而每台笔记本电脑的定位、功能也不相同,只有充分了解自己对产品的需求和产品特点后,选购产品才会有的放矢,用最合理的金钱买到最适合自己的机器。

问问自己到底需不需要笔记本

首先,问问自己要一台笔记本来做什么?如果你是为了炫耀,那还是劝你立刻打消这个念头,笔记本电脑产品的更新淘汰速度太快,说不定你你上万元买的笔记本半年后就已经沦为淘汰的对象,那是你会为你为你付出的上万元的代价而感到后悔。

如果你完全并不熟悉电脑,而且也只是在家里用,选择笔记本未尝不可,但是你要考虑一下,用笔记本一半的价格可以买到一台各方面性能出众的台式机,而且日后升级还更加方便,这样我们认为你的首选应该是台式机。

那什么样的人适合购买笔记本电脑呢?当然,如果笔记本电脑对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和愉快的话,那你就可以毫不犹豫的选择他。例如: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在校大学生、编程人员以及家庭中的第二台电脑。

了解自己的需求

你到底要一台什么样的笔记本?主要用来是做什么的?你只要弄清这两个问题,你选购产品时就不会漫无目的、无所适从。如果你是一个商务人士,经常在旅途中,那么一台稳定轻薄的商务笔记本将是你的最佳选择;如果你是一个学生,你可能更加注重价格,但是时尚的风格是每个年轻人所喜爱的,因此你可以选择一些面向中低端的多媒体功能强的笔记本,这些本本各方面的性能都不错,外观也较时尚,但是由于学生并不需要经常携带笔记本,因此重量方面可以要求不那么苛刻,这样的产品价格就有较多的选择;如果你选择的是一部办公或家庭用的笔记本,具有良好舒适性和整体性能较高的台式机代替品型笔记本就是你不错的选择。当然,每个人的需求是复杂多样的,超轻薄笔记本、强调影音功能的多媒体笔记本都是面向不同的用户推出的,只要用户在购买前认真考虑了这个问题,相信你心中就会有一个大致的方向了,然后在选定范围后再具体了解每一款产品的特点,挑出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就不会是件难事。

明确自己的预算

笔记本电脑的价格差异很大,即使相同定位、配置基本相同的产品,因品牌不同价格也会有天差地别的现象,因此,选购笔记本前做好自己的预算也是十分重要的,而且做了预算后就不要轻易修改。

而这个预算最好有两个价位,一个是你的理想价位,一个是你所愿意(能够)负担的最高价位。在实际选购的时候,先使用理想价格,只有发现了确实很合适自己的机型但是价格较贵时,才考虑最高价位,但是无论如何不要超过自己的最高价位,而且不要轻信销售人员的推荐和诱导而放开尺度,这样最终你购买到的产品可能会成为你沉重的负担,为不需要的功能付出昂贵的代价。

而且在确定了购买机型以后,最好从各种渠道了解尽可能多的产品的价格行情,确定了一个较为实在的价格后再去购买商家那里询问,多问几家不会吃亏,最后在最实在的一家讲价,实际可以成交的价格往往会比商家价格低5~10%,这就要看你讲价的能力了。如果价格满意就可以出手,如果价格不满意就不要急于出手,毕竟笔记本电脑的价格总是在降的,多来几趟总会有惊喜。

总结:

笔记本电脑是一个多元化的产品,因此用户在购买前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购买意图,坚持够用就好的原则,不一味追求最新技术、最时尚的造型、最强劲的性能,以及不要品牌意识太重,合理分析、理性选择,这样就一定会选择到一款令自己满意的产品。

此外,由于目前国内笔记本市场并不成熟,笔记本电脑的售后服务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因此,在购买前就应该注意这个问题,并把它当作选购机器的一个重要因素,选择 好的品牌、购买时填好明确的保修凭证、确定好保修时间,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争取最长的保修期限,这样用户用起笔记本才能无后顾之忧

购买本本就如同购买品牌机,很容易走进商家设下的“圈套”。就算您把网上的评测报告背个烂熟,也难以抵挡本本专卖店plmm的媚眼和能把死人说活的小嘴!因此,您除了要通晓您想购买的产品技术参数和指标之外,还要练成“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的至高境界!(小喇叭语:“为什么你每次废话都这么多!杀!”)。偶在抵挡了无数MM的口水之后,总结出以下几个本本购买误区,希望各位注意:

误区:广告和推销误区

这是最容易走进的误区,也是推销**最擅长的圈套。一般来说,做笔记本 和推销的商家,对于业界技术潮流和电子时尚缺乏足够的了解,所以他们喜欢自说自画,向你推荐所谓的“本本潮流”。比如某MM向你大谈她们那边的本本14寸超大屏,全模块化设计,内置Modem等等,特别是民族品牌,完全国货!乍听上去,十分不错,待偶给你分析后,你就不会这样认为了。

首先是14寸TFT,偶不是喜欢14寸这样的屏幕,也太大了!而且现在很多的公文包装不下14寸的笔记本,特别是MM,带个14寸的笔记本是很可笑的事情。其次,模块化设计和够用好用。什么叫模块化设计?恐怕连那个推销的**自己都搞不清楚具体概念,而且模块化设计早在20世纪90年代末就被广泛采用,不是什么新标准。

一般文档处理,6xxx的移动PC就够用好用,做软件工程和网络管理等专业领域,20000的恐怕才刚刚好吧!更可恶的是这些推销人员喜欢用这样的口水话来掩盖笔记本电脑自身设计的缺欠,混淆视听!再次,民族品牌,支持国货,更是……!唉,现在的JS就喜欢用大道理来坑蒙拐骗!

偶就想问问那些做本本销售的MM,你们能搞清楚国产笔记本里面有几样东西是完全自己设计制造的么?偶不是不喜欢国货,联想,方正的本本还是很好的,只是拜托这些销售员能够客观一些,不要用大道理来压人!而偶们购买笔记本的朋友,最忌讳看广告购买,这是最容易上当受骗得,应该认真研究一下 评测机构的报告和市场推荐,找出适合自己的本本来。

第二误区:产地误区

有些笔记本的产地不一样的,但牌子都一样。比如东芝笔记本,一般在国内行货有两种,一种是联想东芝,一种是美国产东芝笔记本。因此,很多推销员会把这两种本本混在一起。另外一些牌子,他们有很多OEM厂商,比如台湾广达,可能大家没听过,他是 的笔记本生产商,同时也为 一些有名的牌子代工生产。所以大家看到的本本,虽说是同一个品牌,但却不一定都是原装的(原厂制造),就像SONY的彩显,有可能是上海索广,也有可能是日本一宫原厂制造,品质当然有所不同。因此,大家购买本本,不能光听销售员的一家之言(他们总喜欢说自己的本本是原装进口,100%原厂制造),要仔细检查,在很多本本的标识上会注明产地的。

第三误区 :售后服务误区

此外,售后服务很重要!本本和我们的台式机不一样,属于很娇贵的东西,因此售后服务很重要。厂商是否在各地区或用户购买的主要使用地区设置了维修站是用户不能回避的误区。无论是何种品牌,都必须考虑在笔记本的方面,其维修是如何承诺的。您在购买的时候,不要为PL的mm花言巧语所迷惑,注意问清这几件事情,售后服务期限是多久,售后服务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维修更换周期一般是多久。

一般来说,笔记本产品多以1年免费更换部件,3年有限售后服务为主,大多数产品的维修更换周期在15天左右。选购笔记本时建议选择售后服务较好的一些进口品牌和国产产品,如IBM、联想,方正,宏基,华硕,东芝的产品实行的售后服务都很不错。而且IBM在这方面推出了蓝色快车服务,全国3年联保,而反观国内,在维修质量和维修站的设立方面各厂商则还有很多的路要走

数码高手帮忙!女大学生买哪款笔记本电脑好

14寸是指笔记本屏幕的对角线长度,换算后大约是46.6cm,14寸的液晶显示器的可视面积一般为285.7mm×214.3mm 。

笔记本的尺寸一般是指显像管的尺寸,指的是显像管的对角线的尺寸,是指显像管的大小,不是它的显示面积。

但对于用户来说,关心的还是它的可视面积,就是我们所能够看到的显像管的实际大小尺寸,单位都是指英寸。

扩展资料:

显示器的面积计算方法,以22寸16:9的宽屏为例。

9/16=0.5625;

则查三角函数表得知(windows的科学计算器可以计算出来):

0.5625≈tan29.3555

sin29.3555≈0.490227

显示器的高为:22×25.4×0.490227≈273.939mm

cos29.3555≈0.8716

显示器的长为:22×25.4×0.8716≈487.05008mm

22寸16:9宽屏的面积≈133422平方毫米=1334.22平方厘米=0.133422平。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屏幕尺寸

显示器屏幕越大需要的显存越大吗

神舟优雅的,联想轻薄的,东芝的,戴尔比较适合男生,华硕就别华硕最垃圾了,你知道华硕以前是干什么的吗/是替人家代工的,以前的联想,惠谱,戴尔,神舟都是它代工的,可现在人家都找广达代工了,这是有原因的。神舟的以前质量不行都是它害的,现在神舟与广达合作了,质量没问题,现在的联想,戴尔等大部分都是广达代工的,而华硕为了生存只有自己做电脑了,它的电脑用的主板不是自己的而是一些小场做的,你可以注意一下,华硕的电脑你能看到的她都不错,比如外观,处理器,硬盘,内存等。但是你看不到的它都垃圾,比如芯片组,显卡芯片, 技术等,往往这些才是电脑的关键,而且这些都不能升级。

考虑了,

谁能讲一下关于显示器的知识?

一台电脑,无论拥有什么样先进的配置,开机以后,我们的眼睛只停留在显示器上。一台劣质显示器,不但会让你的电脑很没有"面子",更会使视力急剧下降。确实,显示器的确是电脑中最不应该省钱的设备之一。如果你现在觉得使用的还是14寸的小显示器或者画面抖动不稳定,那么最好还是把它换掉。但无论在杂志还是在网上能够指导消费者购买适合自己的显示器的文章实在不多,常在电脑市场听见有人"15寸"、"17寸"这么喊,没有型号甚至也没有牌子。遇到黑心的商人白花了钱却没有得到和价格相称性能的显示器,好冤枉啊。所以觉得有必要在这里一吐为快。

在讨论如何选择显示器之前,有些必要的术语还是要先说明。

屏幕可视区域:平常说的17寸、15寸实际上指显像管的尺寸。而实际可视区域(就是屏幕)远远到不了这个尺寸。14寸的显示器可视范围往往只有12寸;15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寸左右;17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寸之间。购买显示器时挑那些可视范围大的自然合算。

屏幕的类型:14寸的显像管多为球面显像管,屏幕中间呈球形,图像在边角上有些变形,已经被淘汰。现在大部分15、17寸显示器采用平面直角显像管(FST),使得图像更加逼真。另有少量显示器用到了柱面显像管(如索尼的特丽珑Trinitron和三菱钻石珑Diamondtron)。这种显示屏幕表面呈柱面,图像看起来更具立体感,可视面积较大。再到以SONY特丽珑(为代表的柱面显像管,弧度已经越来越小,特丽珑显像管已实现了垂直方向的零弧度。但实际上依旧没有达到完完全全的平面,一眼就能看出画面的边缘有变形和扭曲。最近采用更新技术的显示器不断涌现,如LG的未来窗等,CRT显示器即将步入"纯平面"时代,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在视觉上的显示器将成为新的选购标准。

逐行/隔行显示:显示管的电子 扫描可分为隔行(Interlace)和逐行(non- Interlace)两种。逐行显示是顺序显示每一行。隔行显示器在低分辨率下其实也是逐行显示的,只有在分辨率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为隔行显示。在相同的刷新 率下,隔行显示的图像会比逐行显示闪烁和抖动的更为厉害。不过如今生产的显示器几乎已没有隔行的了。

点距:点距是同一像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粉象素间的距离。点距越小,显示图行越清晰细腻,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也就越高。如今家用显示器大多采用0.28mm点距,采用0.25mm有SONY的特丽珑和三菱的钻石珑,0.26mm(ACER、部分飞力浦)和0.27mm的也不少,采用0.22mm的 显示器就属于专业应用了。屏幕越大,点距对视觉效果影响也越大。

刷新 率:即屏幕刷新的速度。刷新 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采用70Hz以上的刷新 率时才能基本消除闪烁,显示器最好稳定工作在允许的最高 率下,一般是85Hz。

带宽:这是显示器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能够决定显示器性能的好坏。带宽决定着一台显示器可以处理的信息范围,就是指电路工作的 率范围。显示器工作 率范围在电路设计时就已定死了,主要由高 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但高 电路的设计相对困难,成本也高且会产生辐射。高 处理能力越好,带宽能处理的 率越高,图像也更好。而每种分辨率都对应着一个最小可接受的带宽。但如果带宽小于该分辨率的可接受数值,显示出来的图像会因损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理论上,可接受带宽的一般公式为:

可接受带宽=水平像素(行数)×垂直像素(列数)×刷新 率/过扫描系数(一般为0.6-0.7)。 例如,解析度1024x768、刷新 率85Hz的画面,所需要带宽=1024x768x85/0.7约为 97MHz,也就是说,一台合格的17寸显示器应该有100MHz的带宽。明白带宽的重要了吧。

行 和场 :行 指水平扫描 率(Horizontal Scan Frequency),一般在50-90KHz左右;场 指垂直扫描速度(Vertical Scan Rate),即刷新 率,一般在60-100Hz左右。这两者都是越高越快越好。

分辨率:分辨率就是构成图象的像素和。分辨率越高画面越细,字体也越小。 辐射和环保:显示器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在环保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各类标准相继出台。EMI、MPRII、能源之星以及TCO,一个比一个严格。瑞典 联盟(TCO)提出的TCO系列标准,逐渐演变成了现在通用的 性标准,它不仅包括辐射和环保的多项指标,还对舒适、美观等多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通过了TCO'95标准的显示器已经不少了,飞利浦、明基、优派等多家公司的最新机型甚至满足了TCO'99极其严格的要求。

调节方式:调节方式从早期的模拟式到现在的数码式调节可以说是越来越方便,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数码式调节与模拟式调节相比,对图像的控制更加 ,操作更加简便,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可以让你存储多个应用程序的屏幕参数也是十分体贴用户的设计。因此它已经取代了模拟式调节而成为调节方式的主流。数码式调节按调节界面分主要有三种:普通数码式、屏幕菜单式和飞梭单键式。各有特色,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了解了以上几项基本的指标后,我想各位对如何选择显示器大致有个底了。再看看厂商的产品说明书就可以简单比较比较了。但买显示器光靠枯燥的数据对比肯定不行,主观的感受更加重要。

对于非专业级的用户来讲,色彩的真实和准确很难区别也并不是最重要,但是否清晰则非常关键。其实测试方法很简单,常用的就是根据字体来判断。在Windows桌面上,将屏幕的分辨率设在合适的状态(15寸显示器800×600,17寸1024×768),注意不要用大字体,背景图案最好没有,绿色的底色配合白色的字体效果最好。观察屏幕四个角如左上角"我的电脑"图标下相应的文字,看看它们的笔划是否清晰以及像素是否稳定,然后将同一个图标拖放到屏幕中心,观察其清晰度是否变化。显示屏的中心肯定比边缘要清楚些,但不应超过一定限度。质量好的显示器在角落里依然可以清楚辨别文字,如SONY 的显示器在中心点距0.25,在四周0.27;相反有些显示器几乎完全看不清( 不夸张,尤其在17寸时更明显),对比非常强烈。如果出现后面的情况,一是看看显示器和主板的接口是否插好,二是换几台同样的显示器试试,如果毛病依然存在就马上去换一种吧。

接下来简单看看显示器的线性如何。说白了就是看看线条直不直,尤其是竖线。仔细观察屏幕左右两侧的边缘线,如果发觉不直就需要进行手工调节。若经过调节后两侧边缘线依然无法同时达到竖直,就说明此台显示器的线性不佳,显示器本身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 最后我们测试显示器的色彩均匀程度。最方便的就是全屏打开word,在白底黑字的状态下观测屏幕的白色是否"纯",特别注意屏幕中部左右两侧。一般来讲,纯粹的白是很难实现的,或多或少会有泛黄变色的小块,分布的位置也不固定,甚至还有可能在几个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倾向。这类现象多发生在17、19寸上,如果变色过于明显,那肯定不是一款好显示器。

至于具体买什么型号的显示器,实在蛮难说明白,飞力浦、SONY、美格、三菱、三星等大厂的产品都不错,除了用途、投资、性能的综合考虑外,个人的偏爱往往更起作用。不过相信看了以上的介绍和心得,各位在购买显示器时会更加理性和实际,不为商家自吹自擂的广告所动。请记住一句老话,一分价钱一分货。祝愿大家好运!

一台出色的显示器可以说是表现一台电脑整体水平的最佳媒介,无论你拥有什么样先进的配置,开机以后,我们的眼睛只停留在显示器上,通过显示器所表现出的绚丽色彩和动感画面我们能体会到你的机器是什么料。一台劣质显示器,不但会让你的电脑很没有"面子",更会使视力急剧下降。确实,显示器的确是电脑中最不应该省钱的设备之一。如果你现在觉得使用的还是14寸的小显示器或者画面抖动不稳定,那么最好还是把它换掉。但无论在杂志还是在网上能够指导消费者购买适合自己的显示器的文章实在不多,常在电脑市场听见有人"15寸"、"17寸"这么喊,没有型号甚至也没有牌子。遇到黑心的商人白花了钱却没有得到和价格相称性能的显示器,好冤枉啊。所以觉得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显示器的有关知识。

目前在市场上销售的显示器,说明书上无一例外地给出点节距、行 、场 及带宽等技术指标。例如,PHILIPS105A15英寸显示器的点节距为0.28mm、行 (水平扫描 率)为30~70KHz、场 (垂直扫描 率)为55~120Hz、带宽为108MHz;三星500p15英寸显示器点节距为0.28mm、行 为30~69KHz、场 为50~160Hz、带宽为110MHz,这些参数反映了显示器的内在质量。了解这些参数所代表的意义,弄清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对我们掌握显示器的特性很有帮助,也能使我们对言过其实的广告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屏幕可视区域:平常我们所说的17寸、15寸实际上指显像管的尺寸。而实际可视区域(就是屏幕)远远到不了这个尺寸。14寸的显示器可视范围往往只有12寸;15寸显示器的可视范围在13.8寸左右;17寸显示器的可视区域大多在15-16寸之间。购买显示器时挑那些可视范围大的自然合算。

屏幕的类型:14寸的显像管多为球面显像管,屏幕中间呈球形,图像在边角上有些变形,已经被淘汰。现在大部分15、17寸显示器采用平面直角显像管(FST),使得图像更加逼真。另有少量显示器用到了柱面显像管(如索尼的特丽珑Trinitron和三菱钻石Diamondtron)。这种显示屏幕表面呈柱面,图像看起来更具立体感,可视面积较大。再到以SONY特丽珑(为代表的柱面显像管,弧度已经越来越小,特丽珑显像管已实现了垂直方向的零弧度。但实际上依旧没有达到完完全全的平面,一眼就能看出画面的边缘有变形和扭曲。最近采用更新技术的显示器不断涌现,如LG的未来窗等,CRT显示器即将步入"纯平面"时代,无论在物理上还是在视觉上的显示器将成为新的选购标准。

逐行/隔行显示:显示管的电子 扫描可分为隔行(Interlace)和逐行(non-Interlace)两种。逐行显示是顺序显示每一行。隔行显示器在低分辨率下其实也是逐行显示的,只有在分辨率增高到一定程度才改为隔行显示。在相同的刷新 率下,隔行显示的图像会比逐行显示闪烁和抖动的更为厉害。不过如今生产的显示器几乎已没有隔行的了。

点距:点距是同一像素中两个颜色相近的磷光粉象素间的距离。点距越小,显示图行越清晰细腻,分辨率和图像质量也就越高。如今家用显示器大多采用0.28mm点距,采用0.25mm有SONY的特丽珑和三菱的钻石珑,0.26mm(明基和部分飞利浦)和0.27mm的也不少,采用0.22mm的 显示器就属于专业应用了。屏幕越大,点距对视觉效果影响也越大。

画面刷新率:即屏幕刷新的速度。画面刷新率也叫做垂直扫瞄 率(RefreshRate),之所以叫做垂直是因为它的扫瞄方式是从画面上方 条线一直扫到最下面一条线,由于方向是由上到下,所以叫做垂直扫瞄.这个数字代表一秒钟更新几次画面,单位是赫兹(Hz),例如75Hz表示一秒钟更新整个画面75次.为什么人们经常拿75Hz为例呢?因为在VESA的规格里就明文规定显示卡必须支援至少75Hz的 率才可以提供较稳定不闪烁的画面,不过目前VESA的规范又更严格了,它把最低 率增加到了85Hz,因为85Hz才是比较实用的规格.刷新 率越低,图像闪烁和抖动的就越厉害,眼睛疲劳得就越快。采用70Hz以上的刷新 率时才能基本消除闪烁,显示器最好稳定工作在允许的最高 率下,一般是85Hz。

水平扫瞄 率:画面上所有水平线的扫瞄次数就是水平扫瞄 率,其计算方法是将解析度的后面的数字乘上RefreshRate,然后再乘以1.07,这个算法应该不难理解,就一个800*60075Hz的画面来说,它拥有600条水平线,每条线每秒钟扫瞄75次,所以就是600*75,至于最后还要乘上1.07是因为800*60075Hz是指眼睛看得到的部份,但是在这个部份的四周还有一圈眼睛没看到的部份称为Blank区域(没看到是因为它是黑色的),这个部份虽然看不到,但是显示晶片仍然要做扫瞄的工作,这块区域的左边和右边部份加起来(因为现在只考虑它的水平部份,所以只有左边和右边,这两边统称做水平空白区域)大约是整个可视范围的7%那么大,7%只是一个大略值而已,不同的解析度或不同的RefreshRate都会造成不同的结果,所以这个算法也只能算一个大概,并不是100%准确的。

显示 宽:是画面上所有的点的扫瞄 率,也就是整个画面一秒钟需要扫瞄多少点,计算方法是将解析度的两个数字相乘然后再乘上RefreshRate,同样地也要把Blank的部份算进去,所以要再乘上大约1.15,例如使用800*60085Hz的模式,其 宽就是大约44.75MHz(单位MHz,每秒钟百万次),请先把这个数字记牢。这个Blank区域其实是很容易理解的,现在的萤幕都可以显示出目前所使用的垂直及水平 率各是多少,例如我现在打字所使用的模式是800*60085Hz,而我的萤幕显示出它所接收的讯号分别是垂直86Hz以及水平54KHz两个数字,600*86=51,600,单位是Hz,但是这么大一个数字不容易做计算,所以通常会把它除以1024以换算成每秒钟几千次,也就是50.39KHz,但是我的萤幕却说水平 率是54KHz,那就表示多出来的3.61KHz是HorizontalBlank的部份,3.61/50.39就是0.07,表示水平空白区域的部份占了整个可视范围的7%.水平扫瞄 率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用来估计显示卡和萤幕之间在 率的搭配上有没有问题,当使用者在看一台萤幕的规格好坏时,应该是先看它的水平 率,因为这个 率是萤幕规格里最容易遇到规格上限的.例如使用800*600120Hz这个模式,它需要大约75KHz的水平 率,绝大多数的萤幕都可以支援120HzRefreshRate,但是却只有较高级的萤幕才可以支援75KHz以上的水平 率,所以要看一台萤幕的好坏就要先看它的水平 率高不高.

带宽:这是显示器非常重要的一个参数,能够决定显示器性能的好坏。所谓带宽是显示器视 放大器通 带宽度的简称,一个电路的带宽实际上是反映该电路对输入信号的响应速度。带宽越宽,惯性越小,响应速度越快,允许通过的信号 率越高,信号失真越小,它反映了显示器的解像能力。

凡电子电路都存在一个固有的通 带,这是因为电子电路无一例外地引入了电感、电容等储能元件,即便没有采用现成的电感线圈或电容器,导线本身就是电感,导线与导线之间、导线与地之间便组成电容,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杂散电容或分布电容,它们对信号起着阻滞和傍路的作用,消耗信号的能量。交流信号的 率越高,它们的作用越明显,若 率为某一值的正弦波信号通过电路时其能量被消耗一半,则这个 率便是此电路的带宽。另外,由 谱分析知,矩形脉冲信号可分解成一个基波和若干个高次谐波的正弦波信号,脉冲宽度越窄,基波的 率越高,高次谐波越丰富,并且谐波的幅度也越大,要求电路通 带也越宽,否则高次谐波无法通过,造成波形严重失真。滤波器理论告诉我们,减少信号损失的办法是增加带宽或者通 带的 谱特性与信号的 谱特性相匹配。

一个有理想通 带宽的滤波器是非常复杂的,它与工作信号的波形、宽度、 率等许多参数有关,工程上往往采用简化的方法,对于常用的几种分辨率,计算结果列于上附表中,这里带宽上下限分别取常数1.37和0.72而得。带宽低于下限,则信号失真太大,带宽高于上限,会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这是因为带宽达到一定值后若再增加,对某一 率的信号来说其波形的改善十分有限,而为增加带宽所付的代价却非常昂贵,所以要折衷考虑。

如果不知道信号的脉冲宽度或 率,这种计算方法就感到比较麻烦,这里我们给出一个简单实用的计算公式,根据显示器所要求的最高分辨率,算出该显示器视 放大器的带宽B。

B=FV×(NL÷0.93)×(DH÷0.8)

DH:每条水平扫描线上的像素个数

NL:显示的扫描线数

括号里的数值分别代表每场的视在行数和每行的视在像素数。例如对分辨率为1024×768、场 为60Hz的显示器,我们可以算出要求的带宽为

B=60×(768÷0.93)×(1024÷0.8)=63.4MHz

这一值恰好介于表中所示带宽的中间。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就可以根据显示器给出的技术参数,计算出该显示器的最高分辨率了。

显示器工作 率范围在电路设计时就已定死了,主要由高 放大部分元件的特性决定,但高 电路的设计相对困难,成本也高且会产生辐射。高 处理能力越好,带宽能处理的 率越高,图像也更好。而每种分辨率都对应着一个最小可接受的带宽。但如果带宽小于该分辨率的可接受数值,显示出来的图像会因损失和失真而模糊不清。所以在理论上,可接受带宽的一般公式也可以这样计算:

可接受带宽=水平像素(行数)×垂直像素(列数)×刷新 率/过扫描系数(一般为0.6-0.7)。例如,解析度1024x768、刷新 率85Hz的画面,所需要带宽=1024x768x85/0.7约为97MHz,也就是说,一台合格的17寸显示器应该有100MHz的带宽。明白带宽的重要了吧。

行 和场 :行 指水平扫描 率(HorizontalScanFrequency),一般在50-90KHz左右;场 指垂直扫描速度(VerticalScanRate),即刷新 率,一般在60-100Hz左右。这两者都是越高越快越好。

显像管电子 发射的电子束在行偏转磁场的作用下从荧屏左上角开始,向右作水平扫描(称为行扫描正程),扫完一行后迅速又回扫到左边(称为行扫描逆程)。由于场偏转磁场的作用,在离 行稍低处开始第二行扫描,如此逐次扫描直至屏幕的右下角,便完成了整个屏幕一帧(即一幅画面)的显示,之后,电子束重又回扫到左上角开始新一帧的扫描。完成一行水平扫描的时间,确切地说应是从 行开始至第二行开始的间隔时间(行扫描正程时间+行扫描逆程时间)称行周期,其倒数即为行 FH。同样,完成整个屏幕扫描的时间(场扫描正程时间+场扫描逆程时间)称场周期,其倒数即为场 FV。

早期的显示器是采用隔行扫描方式,即先扫描奇数行1、3、5……直至终了(奇场),再扫偶数行2、4、6……(偶场),奇场与偶场合在一起才组成完整的一帧图像,帧 (刷新率)是场 的一半。现在绝大多数的电视机仍采用这种扫描方式,它的优点是节省 带,缺点是刷新率低,图像有闪烁感,近距观看尤其明显,易使眼睛疲劳,因此计算机显示器现在已经不采用这种扫描方式,代之以逐行顺序扫描。一场结束,也就是一帧图像再现,场 与帧 已经 。早期显示器的场 通常与电网 率一致,即50Hz或60Hz(即每秒显示50幅或60幅图像),这是因为当时的电源及滤波技术限制,可能因滤波不良造成非同步干扰,这种干扰表现为屏幕上滚动的黑色横条,其滚动 率为电网 率与场 之间的差拍。现在这个问题已经解决,场 不必与电网 率同步,一般取60~70Hz之间,高的达100多Hz,85Hz是VESA标准的刷新速率,用85Hz以上的刷新率显示图像才无闪烁感。

行 、场 与显示分辨率的关系:行 及场 与显示分辨率有关,在给定场 的条件下,显示分辨率越高,要求的行 也越高,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FH=FV×NL÷0.93

NL:电子束水平扫描线数。

NL÷0.93的原因是因为电子束扫到屏幕的最后一行后并不能立即回到原点,需要将电路中存储的能量泄放掉,这段时间称回扫期或者叫恢复期,大约占整个场扫周期的(4~8)%,计算中取7%是合适的。

这一公式表明行 分别与场 、分辨率成正比,场 越高或者水平线数越多,要求的行 也越高。反过来说,行 越高,则允许显示器分辨率可变范围越大,场 也越高,显示器越好,当然价格也越贵。近几年制造技术的进步,扫描 率自动跟踪技术已普及使用,使显示器摆脱单一固定的行 及场 ,扫描 率允许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能根据显示卡的信号 率进行自适应调整。

分辨率:分辨率就是构成图象的像素和。分辨率越高画面越细,字体也越小。辐射和环保:显示器在工作时产生的辐射对人体有不良影响。在环保越来越重视的今天,各类标准相继出台。EMI、MPRII、能源之星以及TCO,一个比一个严格。瑞典 联盟(TCO)提出的TCO系列标准,逐渐演变成了现在通用的 性标准,它不仅包括辐射和环保的多项指标,还对舒适、美观等多方面提出严格的要求。通过了TCO‘95标准的显示器已经不少了,飞利浦、明基、优派等多家公司的最新机型甚至满足了TCO‘99极其严格的要求。

调节方式:调节方式从早期的模拟式到现在的数码式调节可以说是越来越方便,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了。数码式调节与模拟式调节相比,对图像的控制更加 ,操作更加简便,界面也友好得多。另外可以让你存储多个应用程序的屏幕参数也是十分体贴用户的设计。因此它已经取代了模拟式调节而成为调节方式的主流。数码式调节按调节界面分主要有三种:普通数码式、屏幕菜单式和飞梭单键式。各有特色,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RAMDAC的 宽:使用者经常可以在厂商的规格中看到多少MHz的RAMDAC,这个数字指的是该RAMDAC的转换速率,如230MHz表示一秒钟可以转换230百万个点到萤幕上。假设使用者进入1600*1200100HzRefreshRate模式下,那么这个模式每秒钟需要大约211MHz的转换速率(算式为1600*1200*100*1.15/1024/1024)。

对于非专业级的用户来讲,色彩的真实和准确很难区别也并不是最重要,但是否清晰则非常关键。其实测试方法很简单,常用的就是根据字体来判断。在Windows桌面上,将屏幕的分辨率设在合适的状态(15寸显示器800×600,17寸1024×768),注意不要用大字体,背景图案最好没有,绿色的底色配合白色的字体效果最好。观察屏幕四个角如左上角"我的电脑"图标下相应的文字,看看它们的笔划是否清晰以及像素是否稳定,然后将同一个图标拖放到屏幕中心,观察其清晰度是否变化。显示屏的中心肯定比边缘要清楚些,但不应超过一定限度。质量好的显示器在角落里依然可以清楚辨别文字,如SONY的显示器在中心点距0.25,在四周0.27;相反有些显示器几乎完全看不清( 不夸张,尤其在17寸时更明显),对比非常强烈。如果出现后面的情况,一是看看显示器和主板的接口是否插好,二是换几台同样的显示器试试,如果毛病依然存在就马上去换一种吧。

最后我们来简单看看显示器的线性如何。说白了就是看看线条直不直,尤其是竖线。仔细观察屏幕左右两侧的边缘线,如果发觉不直就需要进行手工调节。若经过调节后两侧边缘线依然无法同时达到竖直,就说明此台显示器的线性不佳,显示器本身设计存在一定的问题。最后我们测试显示器的色彩均匀程度。最方便的就是全屏打开word,在白底黑字的状态下观测屏幕的白色是否"纯",特别注意屏幕中部左右两侧。一般来讲,纯粹的白是很难实现的,或多或少会有泛黄变色的小块,分布的位置也不固定,甚至还有可能在几个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倾向。这类现象多发生在17、19寸上,如果变色过于明显,那肯定不是一款好显示器。

了解了以上几项基本的指标后,我想各位对如何选择显示器大致有个底了。再看看厂商的产品说明书就可以简单比较比较了。但挑选显示器光靠枯燥的数据对比肯定不行,主观的感受更加重要。以上所介绍的东西有两个共同的特色:一个是那些数字会因为不同的解析度和不同的RefreshRate而有不同的结果,另一个则是那些数字只是单纯计算解析度和 率之间的关系而已,还没有把颜色的部份考虑进去。

其实说来说去,每一款显示器都有各自的特色。飞力浦、SONY、美格、三菱、三星等大厂的产品都不错,除了用途、投资、性能的综合考虑外,个人的偏爱往往更起作用。不过相信看了以上的介绍和心得,各位在挑选显示器时会更加理性和实际,不为商家自吹自擂的广告所动。

好了,今天我们就此结束对“现在什么牌子的笔记本比较好?”的讲解。希望您已经对这个主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