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一辆亏6.88万!这家造车新势力股价反暴涨发生了什么?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立信远航网络科技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卖一辆亏6.88万!这家造车新势力股价反暴涨发生了什么?”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看看吧。
文章目录列表:
卖一辆亏6.88万!这家造车新势力股价反暴涨发生了什么?
2.老男人吹壳子之威马沈晖:活得像牲口一样 威马?危马!
11月30日,小鹏汽车披露三季报财报。这家销量已经掉队的造车新势力,三季度继续亏损23.76亿元,同比扩大49%。其前三季度净利润亏损额度达到67.78亿元。根据前三季度交付的汽车数量计算,小鹏汽车每交付出一辆汽车,即亏损6.88万元。
小鹏汽车预计四季度交付量将在2万至2.1万辆,同比减少约49.7%至52.1%,而总收入将在48亿元至51亿元之间,同比减少约40.4%至43.9%。
不过,在美股市场上,小鹏汽车与其他中概新能源汽车股全线大涨。小鹏汽车一度暴涨47%。这主要源于一则“新能源汽车补贴2023年或延续原来50%”的传闻,令新能源整车企业直线升温。
亏损同比扩大五成
已经连续两个季度亏损的小鹏汽车,并未止住亏损的步伐。三季度财报显示,该公司三季度总收入为68.2亿元,同比增长19.3%,但较今年第二季度减少8.2%。而三季度净亏损为23.76亿元,2021年同期为15.9亿元,同比扩大49%。
在前两个季度,小鹏汽车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7.01亿元和27.01亿元。虽然三季度较二季度亏损额度收窄,但依然保持在高位。以此计算,小鹏汽车年内亏损额度已经达到67.78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89.54%。
事实上,从盈利能力看,新势力车企蔚来、理想、小鹏、零跑均处于亏损状态,其中小鹏汽车亏损程度最大。前三季度,小鹏汽车共计交付了98553辆汽车。也就是说,这家造车新势力每交付一辆汽车,便亏损6.88万元。
难以扭转亏损的状态,与其汽车销售业务利润率低下有直接关系。三季报显示,小鹏汽车的汽车利润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占汽车销售收入的比例)在今年第三季度为11.6%,而2021年同期为13.6%,2022年第二季度为9.1%。
财报显示,其第三季度销售成本为59亿元,较2021年同期的49亿元增长20.4%。小鹏汽车方面称,同比增长的原因是汽车销量上升和材料成本上升。
四季度交付或“腰斩”
其实,小鹏汽车为了扭转亏损状态,也试图向高端市场进发。今年9月21日,小鹏G9正式上市,售价区间为30.99-46.99万元,超过旗下其他车型价格。
在新车发布会上,小鹏汽车创始人何小鹏直言:“小鹏G9将接棒保时捷成为标杆,明年销量将超过奥迪Q5”。不过,尴尬的是,G9上市后的首月,也就是今年10月,仅交付623辆。
在三季报的电话沟通会上,何小鹏颇有“打圆场”的意味。他表示,虽然短期内G9需要克服疫情和产能爬坡的挑战,但对G9成为30万以上纯电SUV市场的前三名有信心,“并且在明年随着口碑的积累,进一步缩小与 名之间的差距。”
从整体销量上,小鹏跌出 梯队已是不争事实。从表面上看,小鹏汽车是在今年下半年才呈现出了销量持续下滑的局面,毕竟在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在销量上依旧是领跑新势力阵营。
进入到下半场以后,小鹏汽车销量不断下滑,截止到10月份,小鹏汽车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未能破万辆。从11月份前三周的表现来看,预计小鹏汽车11月销量也将与10月份持平,仅为5000辆左右,根本无望挤进一线新势力梯队。
截至今年10月底,小鹏汽车共交付103654辆汽车。这距离其年销量25万的目标还相差14.6万辆,仅完成全年目标的41.46%。
而且对于第四季度,小鹏汽车也给出颇为悲观的预测:公司预期汽车交付量将介乎2万至2.1万辆,同比减少约49.7%至52.1%。而总收入将介乎48亿元至51亿元之间,同比减少约40.4%至43.9%。不过,何小鹏在电话会议中透露,明年一季度会推出3款新产品。
压力“前所未有”
当下,小鹏汽车面对压力可谓“前所未有”。
为了提振销量,小鹏汽车在11月30日还发布一份《2022年 保价说明》。该说明显示,在2022年12月31日前完成定金支付的小鹏汽车订单,将继续享受2022年 新能源补贴,上牌时间导致的补贴差额由小鹏汽车承担。
另外,小鹏汽车还披露公告,由于公司最近的组织架构调整和个人事务原因,公司联合创始人、总裁夏珩辞去董事会的执行董事职务,11月30日生效。公告表示,辞任之后,夏珩仍将继续担任小鹏汽车总裁。
此前有媒体报道称,何小鹏于10月下旬发布全员邮件,进行公司的组织架构调整。报道称,小鹏汽车计划成立五大虚拟委员会组织,拉通公司各条业务线的沟通渠道,提升协作效率。
同时,小鹏汽车将建立三个虚拟产品矩阵组织,围绕一款车从市场、客服、传播、销售、培训、销售管理等各个职能协同,确保以客户和市场导向为主,端到端的负责产品(含服务产品)全业务闭环。
在今日电话会议中,何小鹏也对此予以回应称,公司正在深入推进组织变革,将更多聚焦于小鹏汽车的战略、产品规划和研发,推动组织的变革和升级。据他透露,小鹏汽车正在重组品牌和营销团队,以持续提升品牌和口碑 。此外,何小鹏也表示将大幅减少在生态企业鹏行智能和小鹏汇天的直接参与度。
老男人吹壳子之威马沈晖:活得像牲口一样 威马?危马!
2023年3月,在慢慢沉淀和落寂之后,大多数人忽然发现,降价潮并不是什么该花费精力去关注的话题。车价降了,但绝大多数畅销车没降多少,这是这场浪潮的主线。大多数主流车型只比平常多优惠了1-3千,比亚迪的6800元和8800元算是比较良心,能比平时优惠多1-2万元的车型就已经少了很多,即便是打出优惠9万的雪铁龙C6,最终的实质性优惠也就比平时多2万左右。
总之,好卖的车,优惠只是增加了一点点,而至于原本就不怎么好卖的车,优惠多1万,其实也还是没法激起太多兴趣。
而就在降价潮中,也产生了一种新观点,随着新势力的成长,随着燃油车价格越来越透明,已经隐隐有了一种趋势,二线豪华车即将被新势力所替代。而随着3月各家车企陆续发布2022财报,其实我们可以去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新势力财报,卖一辆车亏5万已成常态?2023年3月公布财报的巨头车企,有奔驰、宝马、大众,蔚来、小鹏、理想、哪吒,共7家。在消费者认知中,传统车企们的转型需要时间,是处于一个逐步往下走,未来无法确定好坏的状态,至于抢了它们风头的,就是那些正在蹿红的新势力车企。不过,最终的财报数字却展现出了与市场现状大方向相反的局面。
先看新势力车企的财报,每家车企只用一句,就能描述出其2022表现。
蔚来汽车,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亏12万元,全年售出12.25万辆;
小鹏汽车,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亏8万元,全年售出12.07万辆;
零跑汽车,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亏4.6万元,全年售出11.1万辆;
理想汽车,2022年每卖出一辆车,亏1.5万元,全年售出13.32万辆。
只从财报数字结果来看,没有一家新势力在过好日子,即便是亏损最少,一度被汽车行业认为能最早扭亏为盈的理想汽车,2022年表现却是亏损进一步扩大。只看眼前新势力财报给出的数字,能够得到的结论是,在他们之中卖一辆车平均亏5万元,甚至算的上表现较好。
而再看传统车企的财报,2022的表现却都是逆势上涨。
奔驰,2022年全年营业额1500亿欧元,同比涨12%,息税前利润205亿欧元,同比涨28%,全球销量204万辆;
宝马,2022年全年营业额1426亿欧元,同比涨28.2%,息税前利润235.09亿欧元,净利润185.82亿欧元,同比涨49.1%,全球销量239万辆;
奥迪,2022年全年营业额618亿欧元,息税前利润76亿欧元,全球销量163万辆;
大众集团,2022年全年营业额2792亿欧元,同比增长11.6%,未计入特殊项目支出的营业利润为225亿欧元,同比涨12.5%,最终总交付量830万辆,下滑7%。
数字上显示的是,中国新势力车企们如今在赔钱亏损卖车,毛利率、利润里都是它们的危机。在不断的亏损中,如果忽然在市场销量上遭遇滑坡,或者自身在面对同类产品时,不能有足够的优势表现。那,随着资本市场对其的热情变淡,背后能够支配的资金出现问题,结局就很快会是“出售”或“破产”。
不久前市场里就有一个现成的案例,威马汽车。同样在2018年开始征战市场的它,因为技术不够硬、价格不够便宜、玩法不够新颖,差点走向了生命的终结。
再回归新势力财报的话题身上,看完相关的数字,能否下一个“新势力们撑不了多久就会死”这样的结论?答案,其实没那么想当然。
以特斯拉为例,其进入市场,正式上市5年的时候,累计亏损为20亿美元,从持续亏损到扭亏为盈,经历了17年时间。初期众多不被看好,但并不妨碍最终市值破万亿美元站在全球最高的位置。如果以特斯拉为参照物,中国几家新势力当前的表现其实不差,甚至更好。
干掉二线豪华车?眼前的财报还不够?说完大面上的话题,再从更细分的各企业财报做解读,每家企业的运营模式和情况都是不同,但之中的数字能够反应其目前面对的问题和取得的成绩。
综合四家车企的表现,能分别提炼出几个“最”。
蔚来是营收最高的新势力,为492.67亿元,但它也是毛利率下滑最严重的,从18.9%下滑至13.7%,同时也是研发中最舍得花钱的,研发费用108.4亿元,同比增加136%,占总营收22%。
结合整个2022年的市场表现,解读一下这组数据,蔚来在2022年里升级更换NT2.0 ,且对新技术(NT3.0、智能手机、换电站)的投入进一步加大,另外因为在欧洲市场进行发力,所以整体研发角度上明显花了更多钱。不过这些钱,并不是从车主身上省出来的,面对2022年电池涨价、材料涨价等等,它还是选择了自己扛,所以毛利率跌的很惨。至于营收最高,则是稳住了价格,没有参与几波降价潮,在汽车市场里表现比较独到。
理想是最稳的新势力,销量上拿了四家中的新高13.3万辆,毛利率也是最高,为19.1%,研发方面,它在2022年进行了加码,研发投入终于突破了50亿元的大关,为52亿元。占据总营收11%的份额,虽然还是处于行业内中低位水平,但这相比2021年已经有了翻倍。
而结合市场动作,翻译一下理想的整个表现,主打增程混动这种低成本技术,让它能很好的面对材料涨价,保证自己的利润,这是毛利率高的基础。而研发投入上,之所以增大,是因为它要进军纯电动领域了,这个市场里的动力技术并不好偷鸡,所以需要实打实的用钱砸出来,把之前错过的课都补上。
小鹏汽车是起伏最大的新势力,上半年还是新势力销量 ,但下半年多个月却无法月销破万。销量上,它为12.1万辆,比蔚来少2000辆、比理想少1.2万辆,但营收上的表现天差地别,小鹏的268.6亿元,比起理想的452.9亿元、蔚来的492.7亿元,并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而这也能侧面反映出,2022年小鹏汽车的销量主要由中低端车型承担,上层市场做的不好,尤其是投入了很大精力并有高预期的小鹏G9并不好。至于大逆转这种事,就等2023年看市场表现和新动作再判断吧。
而零跑汽车,则是这份榜单中的新面孔。它的背后,是浙江大华,中国安防领域的头部技术公司。大华在视 、存储、智能交通、AI芯片这些角度都有不错的储备,所以零跑汽车之所以能够快速在市场中取得年销量超过10万台的成绩,其实也是得益于有这样的好底子。那么,在成本控制上它相比绝大多数电动车企业的表现都更好,所以在零跑的多款车型上,消费者都能找到“配置高、价格低,比较实惠”这种标签。再从财报来看,营收123.85亿元,交付11.11万辆,车辆的成交均价在10-15万元之间,最终净亏损51亿元,不过它的亏损主要原因并非是加大研发(研发费用为14亿元),而是在于开拓市场中销售成本同比增加了216%,花费143亿元。
简言之,财报里能看出的共同点是,几家车企都在砸钱搞研发,蔚来的研发占亏损的75%,小鹏的研发占亏损74.3%,2家车企的亏损主因都是高研发费用。而理想、零跑二者的主要亏损原因,还都是整个网络的加速扩张,要投入更多的钱、人等等。
另外,在这份财报中,其实还能够看出,除了零跑之外,蔚小理的存货周转率(越高代表新车销售流动性越高)在变差,这之中有经济原因,也有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的原因,同时也显示着随着新款车型推出数量变多,消化库存能力变弱等问题。
而截至目前,仅从上述的财报里,其实还找不到其能否替代二线豪华品牌的关键因素。
干掉二线豪华车?现在这份财报还不够?干掉二线豪华车这种话题,当前之所以成立,原因在于确实在20-50万元的价位里,新势力的销量在高涨,在抢夺沃尔沃、凯迪拉克、林肯、雷克萨斯等车型的销量。理想在30万元以上单车型销量最高,蔚来在35-50万元之间销量挑战雷克萨斯,小鹏在20-30万元之间显然卖的比上述几家的入门车型销量更高,所以,它们均在市场里有着自己相应的话语权。
这背后,因为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新技术应用,远高于二线豪华品牌,更因为同样价格表现下,其综合产品力明显要比传统车企更好。
但,看过财报之后就能发现,二者的对比维度其实并不公允,主要因为新势力车企基本都处于资本市场助力,能够赔钱卖车的阶段,4S店要建设、品牌要推广、软件要升级。而如果传统二线豪华品牌也以这样的维度发力,它们的竞争结果犹未可知。
相比四家新势力的财报,展开目前已经发布的相关传统车企的财报,同维度剖析,其实我们还能看到一些不同。目前,沃尔沃、通用均发布了财报,林肯、雷克萨斯尚未发布。
2月公布的沃尔沃2022全年业绩中,营业收入3301亿瑞典克朗(2192亿元人民币),增长17%,利润为223亿瑞典克朗(148亿元人民币),利润率6.8%,全球销量最终为69.86万辆。
销量数字上,沃尔沃高于雷克萨斯的62.53万辆,高于林肯,也高于凯迪拉克,所以以此为对比模板显然十分合适。
那么,以这组数字来看,几家中国新势力其实是没什么比较资格的。一个是正在生长的新生事物,处于扭亏为盈的爬升阶段,一个是已经基本在前期已经付出了不少成本,处在收获期的事物。二者之间,维度不同,因而最终的推导结果,其实没有太多意义。
<img src="/ i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路咖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中国车市最不正经 节目?第002期
时间:2023年3月4日
地点:成都
本期主持人:
马拉车市 马黎明
壳子客:
云堆汽车 张国鸿
麻辣车事?段旭
聊天聊地聊空气?吹车吹人吹壳子~
本期主题:谁是车市最悲催的人?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特别是在后疫情时代我们更关心每一个汽车人的生存状态,虽然春天已经来了,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春风拂面。
本期嘉宾:威马沈晖先生、福特陈安宁先生、小鹏王凤英女士、丰田丰田章男先生以及一汽丰田董修惠先生、吉利陈政先生
最近的车市热闹非凡话题不断,倒不是新车打堆上市而是一波波的人事变动牵动了众多人的神经。尽人事听天命,三个正处于知天命阶段的三个老男人们自然对“人事”深有感触,到底谁是车市最悲催的人,这盘他们又冲起了壳子。以下为精彩观点实录——
??“吹壳子”是指四川及其周边等地区流行的地方性语言。吹壳子在四川有说大话、闲聊或者聊天的意思,指的是多人一起谈论身边小事到 大事,谈天说地;往往“吹壳子”时所言之事、之承诺不可太过当真。
威马汽车 沈晖?
威马?危马!
?图据威马汽车官网
话题背景:
从去年下半年至今,威马汽车的各种“坏消息”接踵而至。威马官方以及沈晖个人都在积极发出自救信号,其中尤以今年1月12日沈晖转发的“牲口论”视 备受争议。随着时间的流逝,威马的境况貌似越来越差,威马似乎正在变成危马!
1、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活得像牲口
段旭:今天这个话题确实很刺激。其实沈晖总在中国车市甚至全球汽车产业里都是响当当的人物。沈晖确实做了很多很辉煌的事情,尤其是在融资方面特别有能力。以前他在菲亚特、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时候付出了很多努力,做了很多贡献。至于创办威马,我感觉是见证了他从一张PPT到了两个工厂、甚至冲到新势力销售的前三的整个过程,但是今天我们确实又看到他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从他的经历来看的话,我觉得有的人是不是天生就是一个打工的命?!
你看他曾经作为“打工皇帝”的确很辉煌,但在自己创业的时候就遇到了不少困难。尤其是今天的威马,包括在网上也有很多不知真假的消息,说明他确实还是遇到了很多问题。
马黎明:正如刚刚那个段老师所讲的,就是说有些人可能感觉更适合打工、有些人的确更适合创业。沈先生当年在融资并购这一块确实是非常强的,但现在来看的话确实好像态势比较严重。
张国鸿:沈总号称中国车市F4,蔚小理加上他嘛!不过这个F4现在有点心碎啊,他之前不是说了要像牲口一样活下去嘛!
像牲口一样的活下去?图据沈晖微博截图
段旭:对,像牲口一样活下去,但现在真的活得像牲口!
张国鸿:我觉得这个“牲口论”比较有点卖惨,但其实也是说出了大实话。当下新势力品牌中他是率先当然还不是 个,比较靠前地倒在“病床”上的,确实很可惜。我觉得像这种沈总他还是说了很多老实话,比如大家都没钱发工资了。那些跟他出来创业的人好像纷纷都辞职了,据说发25%的基本工资这员工也受不了,这个高管、中层发50%的工资好像后来也没兑现。
马黎明:对,他有一个新的绩效政策从3月1日开始。就像你刚刚讲的威马这个现状,特别是绩效减少以后网上也是议论纷纷,不少人都在爆出不太如意的生活境地。我之前看到吉利杨学良好像还在喊话威马的员工说吉利现在正缺人,欢迎到我们吉利来的类似表达。
段旭:通过这个细节,我发现其实中国车市的生态很好,谁家有困难的员工你可以到我这里来。沈晖总现在确实遇到了一些难处,其实他这个人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战略家,但他缺少一个执行层面的大将。就这次出现的很多小道消息来看,我感觉他可能遇到了很多的“猪队友”。
?图据威马汽车官网
其实他的很多战略规划是很厉害的,包括融资350亿等等,但整个团队的执行层面可能存在很多问题。现在不管是舆论还是媒体,包括整个行业都觉得好像是沈晖总的问题。但反过来讲沈晖总你是创始人、牵头人,你是最大的股东,确实应该有这个责任和义务去处理这些事情。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完全全就觉得好像这个事一定会搞砸了一样。因为做一个品牌、打造一支团队,尤其是在造车这个事情上,真的是需要一支执行力比较强的团队,所以我觉得沈晖总缺一个比较厉害的总裁!
张国鸿:对,沈晖总可以高薪挖人,传言他给自己的薪资也比较高,按亿为单位计算的。现在各种问题爆出来之后,身价可能也就缩水了。
粉丝让三个老男人去给威马融资,说300亿就够了!
2、死马当作活马医?还能翻身吗?
马黎明:之前传出来欠薪、部分工厂停产了等消息,威马还专门发了一个律师函声明,建议大家别信谣别传谣。然后紧跟着又传出说有几十个亿的资金要到账,不过到现在还没有确切的说法。这个信息出来以后包括门店、经销商、消费者 也出来很多,我们(马拉车市)最近专门探访了威马在成都的门店,结果编辑就发现店里包括员工的精神状态、进店客流量等,都体现出一种感觉——虽然在活着,但就没有什么精气神了。
张国鸿:整体感觉现在就是“死马当作活马医”!
马黎明:威马这下真的成了危马!
张国鸿:威马能够起死回生吗?其实要探讨这个问题我们说了也不算,但这个说不定也有奇迹。你看贾跃亭不是就死了无数回了嘛。
段旭:我预感威马也没那么容易倒下去。现在如果有一个人来力挽狂澜,那威马还有这个春天的希望,还可以活动过来。
马黎明:今天我看到有媒体报道说,威马公司所在地的上海青浦区消保委提 马汽车或经营异常,建议消费者谨慎购买。这个措辞还是很严厉的。 消息在不断的爆出,我们作为行业从业者肯定希望他别倒下去,肯定希望他一直活着。
张国鸿:其实,作为车主来讲也不希望威马倒下去。但现实情况就是车主们很悲催,二手车市场上已经没有人敢要这个车了,因为对未来的售后服务完全不确定。
图据威马汽车官网
马黎明:这个事情是有个点让我比较担心,哪怕那几十亿或者更多的资金进来,感觉好像也挺难救活一样,虽然现在也不是说完全已经倒掉了。但就是因为 信息不断迭代出来,消费者该怎么去认同这个品牌呢?谁还敢来买威马呢?这就是很麻烦的事情。
我很赞同的段老师的观点——威马今天出现的这个情况,不能把所有的责任都推到这个沈晖总身上,但是他又是创始人、企业的牵头人,那就要去承担责任。
张国鸿:一个企业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领头人的问题。
马黎明:这让我想到了大家应该就是比较熟之前比较熟悉的前途汽车,我曾经也在厂里边试驾,那时候就敢把80万的跑车拿出来让大家试,而且说三电系统都是自己的,确实很牛,但是很快就消失了。
张国鸿:至于这个车界吹牛这个事情,还是值得一说。这个无论怎么说,沈总还是很有他的个人特征,在这个汽车行业,沈晖就是一个狂人。特别是像他一出来就说我要超过特斯拉
段旭:超过特斯拉这个事情是所有品牌的梦想。
图据特斯拉汽车官网
“造车新势力对于干翻特斯拉这种执念要改变才有机会,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你不要老把别人当成对手,这样的品牌和企业才有希望!”?——段旭?????
马黎明:很多人都说要超过特斯拉、干掉特斯拉,但现在来看都没有赶超,结果而把自己给搭进去了。其实这些高管包括创始人,他接纳的人才都是很 的,到后来我发现他们不是资金本身链条的问题,而是管理的问题。
威马汽车官网解读LOGO含义
段旭:你说人才的问题我觉得这是造车新势力的普遍现象,他们对车的敬畏之心还是少了。因为车这个东西100多年的历史,不是那么简单的。但是现在很多品牌就像威马汽车一样,一出来就开始吹牛;当然反过来说他们也没办法,不吹牛没人关注度、没有流量、没有资本,更没有用户。
他们这种吹牛在一个阶段之内确实吸引了很多流量,也卖了很多产品,同时感觉也很成功,但是到现在为止根本就没赚钱。一个企业一个品牌你不盈利,今天不盈利,阶段性不盈利,没有长远的盈利,那算什么成功呢?
张国鸿:我觉得沈晖还是讲了很多大实话——这个行业里面卖车都在亏钱,威马2021年销售收入41个亿,但是就亏了82个亿,每卖一辆车亏五、六万元。
我觉得行业里面普遍是这样子,特别是像蔚小理,每卖一辆车都是几大万的亏损。这个行业习惯了不断地去讲故事、不断地吹壳子说大话让资本不断地涌进来,因为你不吹资本就没有了,资本没有了人才也就流失了。
马黎明:这就让我想到某个还没有浮出水面的造车企业,其老总说账上有100亿的现金、自己很有诚意之类的话。其实别人一听就觉得你就是个门外汉,100亿对造车来讲算个什么呢,造车其实是很烧钱的。
所以说你看这个造房地产的、造冰箱的、卖彩电的都进来了对吧,当然被点名的一些所谓的野蛮人现在造的车,你看这样连自己的主业都难保了。
段旭:我觉得像这些所谓的比较惨的这些创始人,实际上可能是我们看到的表象,其实可能别人乐在其中活得尚好。威马遇到了阶段性的问题,我们现在不敢说他一定会怎么样。
张国鸿 :但是活过来的概率比较小了。如果活过来的话,沈晖总肯定是要离开了;如果变卖掉可能还有一些残值,但是后续问题也很多。
图据威马汽车官网
我找到了一份据说是沈晖讲的亏损情况——据他调查蔚来卖一辆车亏11.5万,威马卖一辆和小鹏亏得差不多,每辆亏5-6万,零跑要亏得少一些亏4万,但现在你看别人都IPO了都上市了。上市的钱是股民的钱,这等于是在割韭菜了是吧?!这个割韭菜割到最后啊,买单的还是中国这些消费者,买到这个车的人,这样做迟早要还回去的。就像现在的威马车主,那内心的煎熬可能和沈晖总有异曲同工之妙!
段旭:对,车主真的是比较惨,可能突然找不到这个家了。所以以后买车必须得擦亮眼睛,不能闭着眼睛买就完了。
马黎明:确实,在中国当个车主真不容易,特别是买新势力的车主,你真的要小心啊!
张国鸿:车主还要学会看财务报表。
马黎明:关心完财务报表完了以后,还要担心这个一两年以后企业还在不在,毕竟二手车还要讲个残值。
段旭:在中国做车主很不容易,内心必须很强大。
壳子客们最后说——
沈晖总在汽车圈里边,这么多年口碑形象还是很好的,很潇洒。其实他完全可以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他选择了创业,这很难得。我们要尊重创业者,要高度肯定这种勇气,我们希望沈晖以及威马越来越好,逆水行舟起死回生。
<stro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云堆汽车,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关于“卖一辆亏6.88万!这家造车新势力股价反暴涨发生了什么?”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卖一辆亏6.88万!这家造车新势力股价反暴涨发生了什么?”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