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行“老炮”发威江汽集团携“四新”抢滩新能源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立信远航网络科技

非常感谢大家对车行“老炮”发威 江汽集团携“四新”抢滩新能源问题集合的贡献。我会努力给出简明扼要的回答,并根据需要提供一些具体实例来支持我的观点,希望这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文章目录列表:

车行“老炮”发威 江汽集团携“四新”抢滩新能源

作者:孙志富

提到江汽集团(江淮汽车),很多人的 印象还是商用车+“技术宅”。

这家创立于1964年的老牌车企,在上世纪90年代打造出了中国 台真正意义上的客车专用底盘,其自主研发的发动机多次荣获“中国心”十佳发动机称号。

很多人以为江汽集团只能做好商用车,但随着新能源汽车浪潮汹涌而至,江汽集团也开始在电动化、智能化方面迅速发力。

4月12日,江汽集团在合肥召开了乘用车新标揭幕暨全新品牌战略发布会。会上,除了乘用车新标与全新品牌战略之外,江汽集团还带来了新能源乘用车品牌——江淮钇为、全球第二代纯电 ——DI 以及DI 车型钇为3。

那么,面对极度内卷的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江汽集团此举是否能够为自己赢得市场竞争力,而新 、新车型在纯电市场又能否和诸多竞争对手相抗衡?

新标:聚焦JAC

全新的江淮乘用车新标在原有“JAC”车标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设计,简约流畅的线条显得更加简洁明了,平面化的扁平化呈现方式,线条的拐角处使用圆角设计,让车标变得简约而富有设计感。

相较于老款车标,新车标显得更具现代化和科技感,且辨识度更强,很符合年轻一代的审美。不难看出江汽集团敢于创新,积极拥抱汽车消费新形势的决心和信心。

近几年,车标设计扁平化、极简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在汽车行业掀起了新潮流。一方面,新的车标便于传播,另一方面可以彰显智能、科技和现代化的品牌属性,这是互联网时代汽车行业最为看重的一点。这从江汽集团“以智能领导智能”的全新品牌价值观就很容易看出来。

车标的改变除了追求视觉审美,还要承载品牌历史和内涵价值,改变车标往往意味着品牌定位或企业策略发生转变。

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

江汽集团控股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项兴初表示:“面对新时代用户的新需求,江汽集团也在自我刷新和进化。为快速响应市场趋势和用户消费需求,江汽集团重整品牌架构,聚焦JAC,焕新出发,乘用车以全新形象,秉承‘以智能领导智能’的品牌价值观,持续强化智能网联技术创新,整合全球造车资源,汇聚全球优势技术,重新定义智能化汽车,引领汽车工业智能技术发展新风向。”

新标的到来意味着江汽集团与创建于2018年的思皓品牌彻底切割,体现了江汽集团在合资过程中主导权和话语权,预示着一个“江淮乘用车全新时代”的开始。

项兴初在谈到为什么进行“聚焦JAC”这一问题时表示,品牌logo是企业历史的积淀,和消费者认知符号。品牌的打造要聚焦到核心要素上,要在品牌内涵上下更大功夫,形成消费者 记忆、增加粘性,希望以后消费者在提到智能时, 时间就想到江汽集团。“至此,江汽集团进入到了‘无智能,不造车’的全新时代。”

新 :无智能 不造车

对乘用车品牌标识、品牌内涵、品牌价值进行 重塑,不难看出江汽集团抢抓智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机遇的决心。但是,最终的结果还是要看 技术以及最终的产品力。

根据规划,未来五年,江汽集团将引进超5000人次的智能领域研发精英,累计研发投入将达到120亿元。

在智能化 方面,江汽集团已经发布了MIS架构,另外围绕轿车、MPV又分别打造了DI 和MUSE共创智电架构,三者共同构建了江汽集团乘用车智能技术 矩阵。

智能技术方面,江汽集团将全面发力智能架构、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服务四大领域。

产品方面,围绕三大智能技术 ,将有江淮钇为3、江淮瑞风RF8、江淮QX混动等多款新产品陆续推出市场。

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

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表示:“江汽集团以全球新布局、智能化 、智能化产品、智能化技术、智能化制造五大维度为行动要点,致力成为全球智能汽车 。”

江汽集团技术中心智能网联研究院院长刘江波在《江淮汽车智能白皮书》发布环节进行了进一步补充:“江汽集团努力打造用户有感的智能化,接下来将锚定用户‘可感、可知、可用、可享’的智能技术。”

据刘江波介绍,一直以来,江汽集团对外智能化便签属性并不算高,但实际上已经在自动驾驶领域已经做了很多部署。其中在智能汽车领域,江汽集团聚焦围绕环境感知、目标检测与跟踪、多源信息的融合,控制决策算法等6项核心技术,以及电子电气架构、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5项共性技术进行研发。

在安全防护技术方面,已经实现了高速AEB主动降低车速60km/h;在高速领航辅助技术方面,整车高速公路全域实现了7厘米高精度定位,7毫秒快速路径规划,20厘米路径跟踪的精度,277公里用户接管一次;在遥控泊车技术方面,实现了车位识别率大于98%,泊车时间小于30毫秒,自动泊车成功率96%以上;智能座舱方面,3d渲染界面可实现毫秒级响应;在L4级以上高阶自动驾驶方面,也在进行技术储备和落地测试

此外,江汽集团还在不断通过合作、投资等方式,加大智能化布局,先后与华为、地平线、科大讯飞、黑芝麻、京东方、中科创达等在汽车智能化领域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

刘江波指出,未来江汽集团将持续升级高速公路领航辅助系统、拓展城市道路领航辅助功能,研究端到端的自主代客泊车功能等。同时开展以ChatGPT技术背后逻辑进行以智能语音为主的多模交互做操系统研发应用。“我们基于类chatGPT技术研发的智能聊天机器人将在今年四季度搭载上市”。

新品牌新车:钇为3

新 、智能技术为江汽集团打造了先进的上层建筑,那么作为落地载体的汽车产品又如何?

江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夏顺礼

江汽集团为全新新能源乘用车品牌取名江淮钇为,来自全球第二代纯电 ——DI 的 产品取名钇为3。“DI 旨在重新定义纯电A级车” 江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公司总经理夏顺礼表示。

从最卷的入门级市场做起,江淮钇为3如果没有足够的产品力很有可能面临“围攻”。

从车身尺寸看,4025毫米的车长加上2620毫米的轴距,在A级车属于中上水平,意味着会拥有不错的家用属性。外观和内饰方面秉承了当下电动小车萌趣、新潮的造型设计,对于年轻消费者颇具吸引力。

当然作为一款电动汽车,最重要的还是“三电”表现。江淮钇为3使用了国内率先开发的46系列大圆柱无极耳电芯组成的0热扩散蜂窝电池,可实现600公里续航,10分钟闪充300公里。

0热扩散蜂窝电池

江淮钇为3的全域热管理系统,以热泵空调为基础,可适应零下30度到零上60度的环境温度,能效提升50%,低温续航提升25%。

DI 拥有当下集成度最高的九合一电驱动,电机、电机控制器、减速器、DC/DC、充电机、外放电、高压配电、PTC控制器、超级闪充九大部件,结构、硬件、软件相互融合,电场、磁场、热场相互耦合,从而实现同级性能最优。江淮钇为3搭载的100kW电机,具有相比同级小车更加 的性能表现。作为比较,哪吒V的最大功率只有70kW。

九合一电驱动

此外,该车还拥有同级最小转弯半径,DI 开发的车身电池一体化的碰撞传力结构,减小了电驱动舱纵梁间距,增大了车轮转角,从而减小转弯半径,钇为3转弯半径仅4.95米,同级最小。

综合来看,江淮钇为3的参数在同级别还是非常 的,虽然是 试水级别的小车,但江汽集团给了它足够高的规格,其有足够的杀伤力搅动A型车市场。

除了钇为3,未来5年,江淮钇为面向新能源最大规模的纯电动A级车市场,还将打造钇为X3、钇为5、钇为X5三款产品,分别满足增购和首购需求。钇为X3则定位智能纯电A级SUV,钇为5和钇为X5定位智能纯电轿跑和SUV,拥有800公里超长续航和10分钟300公里超级闪充,长途无忧。

结语

近几年,汽车行业的巨变有目共睹,随着与大众、蔚来等品牌的深入合作,江汽集团是国内颇有存在感的自主品牌厂商之一。过去几年,品牌层面经历了多轮演变,产品层面也经历了燃油车逐渐向新能源汽车转换,江汽集团始终以相对稳健的姿态,不断进行转型。

今年,中国车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狂飙”和“内卷”,作为一家创建59年的老牌国企,一直以低调和内敛著称的江汽集团决心走向台前,因为“技术宅”也需要被普罗大众所认知。

作为执掌帅印近两年的70后 ,项兴初对此深有体会:“在这样一个大变革时期,江汽集团应该大有可为,也必定有所作为。”

项兴初掌舵两年来,江汽集团的成长有目共睹:2021年江汽集团累计销量52.42万辆,2022年50.04万辆,较2020年的45.34万辆都有较大幅度提升。在产品结构方面,2021年江汽新能源乘用车累计销量13.4万辆,同比大增169%;2022年仅纯电动乘用车销量累计就达19.31万辆,同比增长43.97%。

今年 季度,江汽集团累计销量13.84万辆,同比增长6.97%。出口4.62万辆,同比增长97.10%。作为江汽集团旗下增幅最大的细分市场,一季度,江淮汽车轿车累计销量3.83万辆,同比增长430%;整个乘用车板块一季度累计销量7.86万辆,同比增长约21%。

从销量结构上不难看出,在江汽集团内部,乘用车板块已经在销量规模、增幅上均优于商用车板块。而现在,厚积薄发的江汽集团持续加大对乘用车领域的投入,推出了新品牌、新 、新产品,让人们有理由期待,接下来的5年,江汽集团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迎来一个属于自己的时代,“无智能,不造车”的一个全新时代。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猫头鹰车志,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撰文 / 吴 静

编辑 / 张 南

设计 / 师 超

热火朝天的人工智能赛道,被泼了一盆冷水。

3月29日,未来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公布了一封题为“暂停巨型AI实验”的公开信,呼吁所有AI实验室立即暂停训练比GPT-4更强大的AI系统,暂停时间至少6个月。马斯克、苹果联合创始人Steve Wozniak、Stability AI创始人Emad Mostaque等上千名科技届 人物和AI 已经签署公开信。

该公开信写道,广泛的研究表明,具有与人类竞争智能的人工智能系统可能对社会和人类构成深远的风险。这一观点得到了顶级人工智能实验室的承认。

这和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3月25日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的发言如出一辙。

“当人工智能自己修改自己的代码,自我升级、自我进化时,这种进化速度恐怕用指数级都很难描述。我觉得,留给人类的时间不多了,我认为GPT一定会产生意识,只是差别是在GPT-6还是GPT-8还是GPT-10。”

周鸿祎表示,随着大脑、神经元数目的增加,大脑与神经网络连接的数目的增加,到一定时候系统就出现了一种功能叫涌现。就是很多智能功能就出现了,那么意识也随之出现。所以现在大语言模型的所谓的参数,你就可以看成是脑容量里的神经网络的连接数,这个参数现在是千亿万亿,可能人脑至少有100万亿,可能人工智能到达10万亿,可能这个时候意识就会自动产生。

在AI热潮涌动之时,猝不及防,却遭遇伦理的挑战

ChatGPT于2022年11月30日发布。2023年1月末,ChatGPT的月活用户已突破1亿,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者应用。

3月15日,OpenAI正式推出GPT-4。GPT-4是多模态大模型,即支持图像和文本输入以及文本输出,拥有强大的识图能力,文字输入限制提升到了2.5万字。GPT-4的特点在于它的训练数量更大、支持多元的输出输入形式、在专业领域的学习能力更强。

次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携百度文心一言亮相。发布会现场,李彦宏坦言,“不能说我们完全准备好了,文心一言对标ChatGPT、甚至是对标GPT-4,门槛是很高的,全球大厂还没有一个做出来的,百度是 个。我自己测试感觉还是有很多不 的地方。”

此言一出,当天,百度港股盘中跌幅一度超过10%。但次日,百度股票再度拉升,涨幅超13%。

作为国内 家公开对标ChatGPT产品的企业,百度近日备受外界争议,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商业化变现。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集度、东风日产、红旗、海马、长城、岚图、长安等多家车企宣布已成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态合作伙伴。后续,这些车企将全面体验并在汽车生态领域接入文心一言的能力,推进智能汽车交互的再升级。

汽车x文心一言,到底有多大的想象空间?

文心一言 S ChatGPT

“文心一言确实不如现在最好的ChatGPT版本,但差距也不是很大,可能就是一两个月的差别。目前差不多是ChatGPT今年1月份的水平。但大家早就忘了1月份它是什么样子,今天大家已经习惯GPT-4,GPT-4的技术跟我们只差一天出来,是一个其他大厂也很难去拿出一个东西相比的技术。”

近日,面对外界对文心一言的一些 评价,李彦宏在一场极客公园的 中如是表示。

诚然,如李彦宏所言,无论是哪家公司,都不可能靠突击几个月就能做出这样的大语言模型。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需要多年的坚持和积累,没法速成。

深耕AI领域十余年,百度确实是全球为数不多、在芯片层、框架层、模型层和应用层这四层进行全栈布局的人工智能公司,从高端芯片昆仑芯,到飞桨深度学习框架,再到文心预训练大模型,到搜索、智能云、自动驾驶、小度等应用,各个层面都有自研技术。

但和ChatGPT仅仅只是有一两个月的差距,部分业内人士并不能同意这一观点。

3月25日,2023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在演讲中表示,中国大语言模型技术水平和GPT-4的差距在2到3年时间,目前GPT的技术方向已经明确,不存在难以逾越的技术障碍,中国应当坚持长期主义精神,迎头赶上。

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但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文心一言还属于半成品,还没到能推出的程度,甚至将其定义为“早产儿”。“但好在通过迭代进步也会很快,只要知道原理并且有事实证明能行之有效的时候,在应用领域很快就能追上去,甚至在规模应用这块比国外走得更快。”业内人士对汽车商业评论如是说,

“文心一言被迅速推出,是因为市场有需求,大家都有需要,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客户需要,合作伙伴需要。”在发布会上,李彦宏透露,从我们承认文心一言的存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就有超过650家合作伙伴宣布加入文心一言生态。

这一数字目前还在持续攀升。

汽车X文心一言

车企x文心一言,到底能给车本身带来怎样的变化?两者的结合,到底有多大可能性和空间,文心一言之于汽车,将带来“量”的变化,还是“质”的改变?

如果你把上述提问给到文心一言,你会得到以下回答:

文心一言在汽车上使用,可能会带来以下改变:

更高的安全性能:文心一言可以通过语言理解和生成,帮助汽车识别和预测道路上的危险情况,从而提高驾驶安全性能。

更好的语音交互:文心一言可以通过语音交互,让驾驶者更加方便地控制车内系统,例如播放音乐、调节空调温度等。

更准确的导航系统:文心一言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更准确地理解驾驶者的指令,从而更好地导航到目的地。

更 的能源利用:文心一言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优化车载系统的能源利用,例如自动启停、智能空调控制等,从而更加 地使用汽车能源。

更好的车载娱乐体验:文心一言可以通过语音识别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驾驶者提供更好的车载娱乐体验,例如音乐、电台、天气等信息的实时推送。

总之,文心一言在汽车上的使用,将会带来更高的安全性能、更好的语音交互、更准确的导航系统、更 的能源利用和更好的车载娱乐体验。

我们还可以参考通用车企对引入ChatGPT之后,对汽车的期许。

作为国外 家正式宣布引入ChatGPT的车企,据外媒报道,通用正在使用微软的Azure云服务和OpenAI的技术来开发一款新的虚拟汽车助手。OpenAI的ChatGPT背后的人工智能语言模型可能很快就会为通用汽车的虚拟助手提供技术支持。

通用汽车副总裁 Scott Miller 表示,一旦ChatGPT 正式上车,通用汽车的智能化水平或将提升至另一个台阶。

在他的预想中,ChatGPT不仅可以帮助车主获取车辆使用的相关信息,还可以从日历中整合日程安排提醒车主待办事项。例如,聊天机器人可以在仪表板上出现诊断灯时建议驾驶员采取什么行动,或在车辆信息娱乐系统上通过视 演示来指导用户如何更换爆胎。这样便比目前车辆中使用的机械语音命令功能更优化。

另外,ChatGPT不仅可以极大地改善汽车本身的语音命令功能,而且还可用于汽车功能以外的语音控制。当ChatGPT与家庭智能系统和手机集成使用时,它还可以执行更广泛的命令。从“打开我的车库门”到“计划一条去医生办公室的路”,再到“为我预留一个充电点”,诸如此类语音控制都可以实现。

虽然通用汽车的ChatGPT集成计划目前还没有发布时间表,也还没有具体说明ChatGPT可以为汽车增加哪些功能,但从目前来看,ChatGPT上车几乎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由于目前文心一言还未真正实现“上车”,处于内测阶段。如果参照通用和ChatGPT的合作方式,综合此前车企官宣与文心一言合作的方向,重点仍然集中在智能座舱的人机交互领域。

当外界都对文心一言云服务及应用产品发布会翘首以待时,3月27日,传闻原定于当 午举行的文心一言云服务及应用产品发布会临时取消,当天,百度股价一度下跌超4%。

当天,百度智能云公众号便澄清消息,称文心一言云服务受到了企业伙伴的广泛关注,已经收到12万家企业的申请测试。为更好地满足现有客户的旺盛需求,百度智能云原定于3月27日举办的发布会改为面向首批邀约测试企业的闭门沟通会,进行深度充分的技术交流互动。3月27日之后,百度智能云将于多地启动客户闭门沟通会议。

最早宣布加入文心一言生态圈的车企是集度。2月14日,集度宣布,将融合百度文心一言的全面能力,打造全球首个针对智能汽车场景的大模型人工智能交互体验,支持汽车实现自然交流的再进阶,打响车企与类ChatGPT技术合作 。

虽然诸多车企都纷纷表示与百度“文心一言”合作,但长安汽车动作最为迅速。3月18日,长安汽车官宣“质美智省新家轿”——逸达,将成为国内 搭载“文心一言”的量产车型,后续将通过软件升级的形式搭载到新车上。

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对于车企而言,汽车X文心一言是噱头大过实际功能。截至目前,汽车X文心一言,最为 繁提到的就是能提升车机的智能化水平,就目前来看,这些都属于量的变化,短期内文心一言能否给汽车智能化体验本身带来质的改变,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但笔者认为,如果人工智能都能发展到自己有意识的程度,汽车X 最先进的人工智能应用后,其发展前景也或许将远超大家想象。

被点燃的大模型竞赛

遭 的不仅仅是文心一言,还有百度文心一言员工。

ChatGPT带动人工智能领域再度爆火,百度文心一言发布后,将 AI 浪潮推向高峰。而与之相关的人工智能人才也备受追捧。

最近,谷歌主要AI团队——谷歌大脑的研究人员,纷纷跳槽到了OpenAI,谷歌大脑至少失去4名核心成员。有消息称,国内,部分科技公司也把目光投向了百度,盯上了文心一言的内部开发人员。

人才争夺的背后是人工智能的争夺战,而这最后还是大模型之争。IDC(国际数据公司)中国副总裁兼首席分析师武连峰曾表示,“大模型的背后蕴藏着一场人工智能落地模式的变革。如今火爆全球的ChatGPT背后的技术支撑正是大模型。没有对大模型的长期投入,就不会诞生ChatGPT这样的应用。”

德邦在一份研究报告中称,自ChatGPT推出以来,国内学术界和科技企业相继宣布或将推出类似机器人对话模型,有望推动大模型发展,而国产大模型也有望在这一波浪潮中迎来爆发式成长。

国内科技企业巨头在人才储备、集成能力、数据领域都 。“最核心的是数据,到了一定程度高校的研究只能是做做算法然后发几篇论文,因为像ChatGPT这类后续的验证阶段必须要通过海量的数据来证明,这也是大型商业化科技企业的核心优势。”一位智能网联电动汽车领域 对汽车商业评论表示。

(来源:德邦证券)

目前,国内大模型厂商主要包括百度(文心大模型)、腾讯(HunYuan大模型)、阿里(通义大模型)、华为(盘古大模型)等企业。在德邦的一份关于国内大模型概览的研究报告中,其称文心大模型在市场格局中处于 梯队。

其中,百度以文心大模型+飞桨PaddlePaddle深度学习 ;腾讯以HunYuan大模型+太极机器学习 ;阿里以通义大模型+M6-OFA;华为以盘古大模型+ModelArts,都打造了自然语言处理大模型、计算机视觉大模型以及多模态大模型方面。

2019年3月,百度率先在发布预训练模型ERNIE1.0,文心大模型构建了“基础+任务+行业”的三级模型体系,基础大模型支撑任务与行业大模型的建设,任务和行业大模型结合真实场景与数据反哺基础大模型优化,目前已有36个大模型。

此前,IDC评估结果显示,百度文心大模型处于 梯队,产品能力、生态能力达到L4水平,应用能力达到L3水平。

2022年4月,腾讯 对外披露HunYuan大模型,协同了腾讯预训练研发力量,完整覆盖NLP大模型、CV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及众多行业/领域任务模型。

HunYuan先后支持了包括微信、QQ、游戏、腾讯广告、腾讯云等众多产品和业务,降本增效。依靠HunYuan的多模态理解能力,在广告内容理解、行业特征挖掘、文案创意生成等方面的应用,在为腾讯广告带来大幅GMV提升的同时,也初步验证了大模型的商业化潜力。

2022年9月,在阿里巴巴达摩院主办的 人工智能大会“大规模预训练模型”主题论坛上,发布 “通义”大模型系列,并宣布相关核心模型向全球开发者开源开放。目前,主要应用方向是为下游任务提质增效,例如在淘宝服饰类搜索场景中实现了以文搜图的跨模态搜索。

华为云团队于2020年立项AI大模型,并且于2021 年4 月发布“盘古大模型”。目前,盘古语音语义与视觉大模型广泛应用到金融、电商、物流等多个行业。华为云官网近期显示,盘古大模型“即将上线”。

天风证券研报表示,盘古大模型是业界首个千亿参数中文语言预训练模型,在预训练阶段学习了40TB中文文本数据,被视为最接近人类中文理解能力的AI大模型。

显然,大模型竞赛是属于巨头间的比拼,较量才刚刚开始。

参考研究报告:AIGC专题:国内大模型概览 德邦证券

本文由汽车商业评论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说明

违规转载必究

本文来自易车号作者汽车商业评论,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内容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易车无关

好了,今天关于“车行“老炮”发威 江汽集团携“四新”抢滩新能源”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对“车行“老炮”发威 江汽集团携“四新”抢滩新能源”有更深入的认识,并从我的回答中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