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数字看华为的崛起:鸿蒙生态规模达超九亿台设备背后的技术战略与人形机器人的创新之旅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立信远航网络科技

非常感谢大家对压力给到谷歌?华为鸿蒙OS设备数突破4.7亿台,国产系统或将崛起问题集合的关注和提问。我会以全面和系统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思路。

文章目录列表:

压力给到谷歌?华为鸿蒙OS设备数突破4.7亿台,国产系统或将崛起

智能手机推出到现在已经有二十多年了,说到市面上主流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到现在还是苹果的IOS和谷歌的安卓系统的 。

鸿蒙系统的出现,可以说是打破了欧美公司在操作系统市场上的垄断局面

鸿蒙系统如今已经更新到3.0版本,如今短短两年多的时候,鸿蒙系统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16%, 华为鸿蒙设备数+鸿蒙智联设备数突破4.7亿台,成为成长最快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

从PC时代到移动时代,操作系统的 几易其主,形成当前四大操作系统统领江湖的局面,背后是谷歌、微软、苹果三家的争霸赛。

因此在早期鸿蒙系统刚推出的时候,却不乏有“PPT系统”、“安卓套壳”的质疑和嘲讽。也是因此,华为决定在鸿蒙3.0中将所有谷歌公司贡献的代码全部删去。事实上,鸿蒙系统从底层架构上就有本质上的不同。

鸿蒙系统是基于微内核研发的分布式操作系统,系统稳定性更好,在人机互联中更有优势,还能实现多设备互相操控。鸿蒙3.0更是建立起一个超级终端,最多能同时连接6台设备,真正实现“万物智联”。

近两年来,华为一直在加速鸿蒙系统以及鸿蒙生态的建设。经过三年的全力奔跑,鸿蒙的基座愈发稳固,生态渐趋壮大。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开源鸿蒙已经走过了混沌初开的新生阶段,并以根技术创新驱动生态繁荣,逐渐敞开“商业化应用”的机遇大门。

目前,至少有8家A股上市公司已基于开源鸿蒙发布了14个行业发行版。可以说鸿蒙的野心不止是当下的手机生态,而是未来更广阔的万物互联生态。

随着HarmonyOS从IoT切入,逐步拓展到手机端、PC端,HarmonyOS可以说是目前国内IT企业商业化的 个操作系统。此前在移动端操作系统的发展道路上,并非没有人挑战谷歌和苹果,微软、三星Tizen、阿里OS,都没有成功。

而华为面对硬件供应链已经“真刀真 ”设置关卡,软件层面的背水一战,已经无需考虑如何处理和安卓、iOS、Windows生态的关系,才能够在短短三年时间,成功将鸿蒙OS发展到如今的地位。

对此,有圈内 表示,鸿蒙的推出意味着中国在手机甚至智能设备操作系统领域已实现了自主可控的突破,从此国外对中国“卡脖子”的技术少了一项。其次,它将为全球移动操作系统领域带来一轮更新。

加上万物互联正在接替消费互联网或者移动互联网成为IT市场的主要方向,而鸿蒙瞄准的就是这个领域。华为在这个新的时代有望依托“鸿蒙”作为基座,成功打造软件生态圈,未来发展确实可期,在软件赛道上打开新局势也未尝不是一个创新之路。

从华为的布局看,其决心颇大,除了鸿蒙,还在HMS、编译器,乃至在编程语言上进行系统性的研发,接下来HarmonyOS如何在内核、中间层、应用层等方面进一步扩张,值得期待。

文丨蜡笔小新

监制丨Muse

图丨网络

华为鸿蒙在6月2日推出后已经有一周时间,有华为高管和专业人士强调:

对鸿蒙来说,16%的市场份额是一条生死线。

为什么鸿蒙的生死线会是16%这个数字?

16%的市场份额对企业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首先,我们来听听 单仁资讯集团董事长,央视凤凰特约评论员单仁博士 的看法。

五大因素决定鸿蒙大概率成为万物互联网时代的操作系统

我想来说说我的观点,鸿蒙2.0系统发布到现在刚刚过去了一周多时间,关于鸿蒙能不能活下去,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

根据专业人士的评估,16%是鸿蒙系统突破的生死线。

那么,为什么必须超过16%?影响鸿蒙突破生死线的关键在哪里?鸿蒙未来的生存机会究竟有多大?

我们一个一个来说。

16%的市场份额,是一个羊群效应的爆发点。

华为才能彻底转型为软件厂商,鸿蒙也将为华为提供源源不断的收入。

华为因为制裁的危机,自然就被化解了。

而鸿蒙系统能不能超过16%,关键在于五方面的力量。

那就是自我生存能力、协助厂商的数量、市场的 和号召力、消费者的体验以及系统进入市场的时机。

首先,是系统的自我生存能力。

根据华为最新的数据,华为已售出仍然在网的手机数量超过了7.3亿台。

其中有90%可以升级到鸿蒙操作系统,也就是有大概6亿台手机可以升级。

只要这6亿中的三分之二升级到鸿蒙系统,鸿蒙的市场占有率就可以接近16%的边界。

第二、鸿蒙推出市场后的 和号召力。

华为的优势,就在于用户中强大的号召力。

华为手机Mate系列核心用户都是商务人士,他们在人群中具有强大的 ,会持续影响身边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鸿蒙系统。

根据华为鸿蒙的升级计划,华为是从Mate40和30系列开始升级。

我本人用的华为Mate40就是在6月7号升级的。

虽然从目前的一周多的升级数量来说,还只是千万级别。

但是,从各种迹象,特别从我自己的使用体验,以及身边朋友的感觉来说,鸿蒙2.0的发布,做了充分的准备,体验非常良好。

特别是在跨终端的协同方面来说,鸿蒙有机会突破16%的人群比例。

第三、影响鸿蒙生存的关键力量是生态,特别是协助厂商的数量。

当鸿蒙系统的市场占有率跨过了16%的比例,就会进入到一个主流市场当中。

这就会有更多的系统开发厂商加入进来,投入更多的开发资源,推动鸿蒙系统更大面积的普及。

把鸿蒙和安卓以及ios系统并列为同等的操作系统,作为重要的开发方向,帮助鸿蒙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终端。

多年来,华为已经与500强企业中的253家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合作伙伴。

借助于各方的合作,华为还会把鸿蒙系统带到家电、 汽车 、家居众多领域。

第四、影响鸿蒙生死的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消费者的体验。

不管我们如何爱国,假如鸿蒙操作系统的使用体验不好,也不方便,那只能遗憾的被抛弃掉。

市场并不以个人的 情感 为转移。

从我自己使用的体验来说,鸿蒙确实超过了我对安卓的体验,更加简洁干净,速度更快。

更重要的是,鸿蒙能跟其他的设备无缝衔接,真正构成“ 5G时代、万物互联 ”的重要基础。

第五、决定鸿蒙生死的还有一个关键,那就是进入的时机。

现在正是从4G大量推向5G的初期阶段。

5G时代最重要的应用不在手机,而在于万物互联。

难得的是,鸿蒙系统不只是手机应用,而是在所有的终端设备:手表、平板、电视、 汽车 和家电所有的方方面面。

鸿蒙在这个时间点推出,应该是抓住了难得的时机点。

当年的苹果手机推出 代ios系统是在2007年1月9日,正处于2G向3G转换的时期,与今天鸿蒙推出的时机如出一辙。

那个时期是PC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开始。

所以,从各种要素来评估。

鸿蒙操作系统,在5G时代有机会跟安卓以及ios并列成为万物互联时代的操作系统。

至少在中国市场上,鸿蒙有很大的生存机会。

随着在中国市场大量用户的进入、快速的迭代和用户体验的升级,未来 竞争关系的变化,鸿蒙仍然有机会能进入全球市场。

好了,我们再来听听 投资人,单仁行专栏作者宋子老师 的观点。

16%是我投资中,非常重要的分析模型,也是属于我所经常讲的“20%3次方”的最重要模型之一 。

昨天和我一起吃饭,聊到了这个,今天借着这个机会和大家多聊几句。

什么是16%?

是华为的幸运数字?是任老爷子的生日?还是任大**的生日?

这都不是。

这是互联网企业关乎生死的生命线。

大家都听说过硅谷摩尔定律:芯片的速度每18-24个月翻一倍。

其实,硅谷里还有另外一个摩尔。

杰弗里·摩尔提出了“新摩尔定律”,也就是技术采纳生命周期定律。

这就是鸿蒙提出的16%的由来。

技术采纳生命周期定律,是根据消费者对新技术、新产品的不同态度,分为五个相互联系、依次递进的阶段,各阶段的消费者占比数量不一样。

杰弗里·摩尔将消费者分为五类:

1、创新者,占比2.5%;

2、早期使用者,占比13.5%;

3、早期大众,占比34%;

4、晚期大众,占比34%;

5、落后者,占比16%。

有朋友会问,鸿蒙的这个16%就是属于落后者的鸿蒙系统使用者的占比?

不是的,而是创新者+早期使用者=2.5%+13.5%=16%

也被杰弗里·摩尔称为早期市场。

早期大众+晚期大众=34%+34%=68%。

也就被称为主流市场。

在早期市场与主流市场之间,有一道非常重要的鸿沟。

一个新技术、一个新产品,只有迈过16%的消费者市场占有率,才有机会开始大爆发,进入到68%主流市场,被消费者所接受。

就在前天6月9日的亚布力中国论坛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也提到。

目前电动 汽车 的市场占有率仅仅是12%,离16%的生命线还有一段距离,远没有成熟,还需要深耕。

(来源于澎湃一级市场)

所以,鸿蒙系统也要快速的超过16%的消费者市场占有率,才能说自己活下来了。

但是,越过16%这个数字并不容易,因为这五类消费者,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接受程度和态度是完全不一样的。

需要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和习惯要做出改变。

16%,意味着创新者和早期使用者的早期市场都愿意接受这个新产品。

这两类消费者为什么愿意接受不成熟的新技术、新产品呢?

因为这两类消费者的特点是勇于尝鲜,热爱颠覆和创新,不需要来自别人的建议。

像1984年乔布斯构思的经典 代麦金塔电脑的广告,就演绎了一个拿着大锤砸碎传统电脑的颠覆者。

乔布斯用这个颠覆者的文化来吸引早期市场的消费者,很对他们的性格和胃口。

而主流市场的两类消费者,他们的消费特征是需要看到实际价值才会决定购买。

他们不贪新鲜,会考虑产品的公司是不是有名气,服务是不是完善。

对价格非常敏感,需要详细的完整产品介绍,并且很在意周围人对新产品的评价。

所以,在早期市场和主流市场,企业在推广新技术、新产品的营销策略是完全不一样的。

很多企业有了新技术、新产品,把一部分早期市场消费者的认可,等同于主流市场的接受。

然后继续采用尝鲜者、挑战式的营销,大规模、高预算的推广所有人群。

这样就会死的很惨。

这也是企业家必须要学习的技术采纳生命周期定律的关键了。

我们现在回到鸿蒙系统,华为的战略是1+8+N全景战略。

我个人觉得华为太谦虚了,我觉得是1+8+ 。

因为是从PC互联网时代,到MC移动互联网时代,进入万物互联的物联网时代,不就是无穷大?

上个月,我去参加美的公司的股东会,公司宣布作为 家电企业支持接入鸿蒙系统,并推出 支持鸿蒙系统的冰箱。

随后格力也宣布接入鸿蒙系统,还有中国银行、广发银行也宣告接入,先后有上千家企业宣告接入鸿蒙。

前两天,广西牛商会会长做机房监控的薛总和我说,他们公司的产品已经完成鸿蒙接入的测试,根据客户的需要,随时可以升级。

鸿蒙作为物联网时代的标志,这也是企业家必须要占位的时代。

看到文稿中我手机的鸿蒙系统,链接最新的华为耳机、体脂称、路由器、智能音箱、手表,还有摄像头,让我不在家的时候,可以随时监控娃有没有认真做作业。

同时,出于 安全的考虑,在经历过斯诺登 事件之后,在中国大量保密单位进入物联网时代,必须要有自己掌握的核心操作系统。

有朋友就说,目前手机行业只有魅族宣告接入鸿蒙系统,小米、OV怎么不接入?

网络上舆论滔滔不绝,我是这样看,小米、OV手机早晚会接入鸿蒙,估计还在内部测试。

前几天呛鸿蒙的某手机厂商员工马上被公司辞退,这不只是政治正确。

关键在于,面对物联网时代,谷歌的安卓系统已经大大落后了,这不是小米在安卓系统优化出来的MIUI系统可以修修补补能出来的。

那么,苹果公司的情况如何?

苹果电脑是一个Mac OS系统、手机是一个iOS系统、平板电脑是一个IPad OS系统、手表又是一个iWatch OS系统,各自都是割裂的。

而鸿蒙是万物一个系统,优势不言而喻。

我觉得不远的将来,保密部门和机关单位很可能会出台,非鸿蒙系统,不得接入公司内部网。

那时候,小米、OV还会旁观?

就像单老师所说的: 你错过的不是一个机会,错过的是一个时代!

16,16,过了16就会很溜 ,祝福鸿蒙早日跨越16%的生死线,成为物联网时代的无穷大。

责任编辑 | 罗英凡

好了,今天关于“压力给到谷歌?华为鸿蒙OS设备数突破4.7亿台,国产系统或将崛起”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压力给到谷歌?华为鸿蒙OS设备数突破4.7亿台,国产系统或将崛起”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