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车市增长背后隐藏的特斯拉销售挑战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立信远航网络科技

现在,我将着重为大家解答有关放弃 销售,特斯拉要变“高冷”了吗?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关于放弃 销售,特斯拉要变“高冷”了吗?的话题,我们开始讨论吧。

文章目录列表:

放弃 销售,特斯拉要变“高冷”了吗?

传统车企改革了多年却不见成效的“汽车新零售”,特斯拉直接说普及就普及了。但对于传统车企来说,特斯拉的模式是无法复制的。

一方面,上述特斯拉的三大独有优势是传统车企不具备的,即便是强如奔驰、宝马等品牌,也无法做到取消线下店,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它们拥有对手。而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特斯拉是没有直接竞争对手的,不管是捷豹I-PACE也好,还是沃尔沃Polestar 2也罢,传统车企的新能源产品还不足以对特斯拉产生威胁,其它造车新势力和特斯拉的差距就更远。所以,如果消费者要选择纯电动产品,特斯拉将成为其所处价位区间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至少目前的情况是这样。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不能也无法甩掉4S店销售模式。不管是从对经销商负责的角度来看,还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车企都不能够与4S店进行割裂。

原因是多方面的,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经销商的数量决定了车企的销量,经销商越多、覆盖面越广,产品就越能够深入更多的市场,提高产品曝光率及产品销量。同时,经销商对于车企来说,起着“蓄水池”的作用,车企的库存可以转移给经销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压库。此外,经销商加盟的方式也让车企在销售端的资金、人员压力减少,试想一下,如果采用直营模式,车企需要花费多少财力、物力、人力在零售店的建设及管理上?而这也是特斯拉由“直营”向“线上”转变的原因所在。

不过,尽管特斯拉的销售模式对于现阶段的传统车企还太过遥远,但销售模式的革新迟早会降临。

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数据显示, 2019年2月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3.6%,环比上升4.7个百分点,同比上升11.3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警戒线之上。同时,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已经连续14个月高于荣枯线。

经销商的经营压力越来越大,数量减少是必然趋势,特别是某些边缘化的品牌的经销商,想要通过卖车、修车存活,难度太大。另一方面,传统4S店的建店成本太高,动辄就是上千万,车市下行之时,考虑到投资回报率,新增的经销商也会变得越来越少。

此外,目前4S店的模式导致了终端价格的不透明,大多数消费者无法了解到产品的具体优惠幅度,这很容易让消费者对经销商产生不信任感,售前如此,售后更是如此。而这对于习惯了“信息爆炸”的年轻消费者来说,是极度不靠谱的表现。

所以,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传统4S店的销售模式短期内不会消失,但由于该模式无法适应时代发展,被新的销售模式代替是必然结果。

纵观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称王,自主车企占半壁江山,大众宝马崛起……充分说明了未来新能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产品为王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中外车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高端化也随之越来越明显。

文/蜡笔新?图/来源网络

日前,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数据成绩单正式出炉,增长幅度虽然没有达到之前预期,但是特斯拉以大幅优势反超比亚迪夺得全年销量 ,传统车企真正的威胁已经到来。

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共销售新能源汽车约221万辆,同比增长10%;同时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份额也从之前的2.1%提升至2.5%,相当于全球去年每售出40辆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

从车企排名来看,排名前五的车企新能源汽车销量均突破10万辆,其 斯拉一骑绝尘,2019年销量为367820辆,反超比亚迪以近14万辆的 优势夺得 。特斯拉的反超夺冠,也意味着比亚迪无缘全球新能源市场的“五连冠”。

北汽新能源和上汽集团分别以160251辆、137666辆分别位列第三、四名;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现代2019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势明显,宝马共售出了128883辆进入厂商排名榜单前五名,大众、现代分别上升至榜单第6、第9名;吉利汽车成为了第四家进入厂商排名前十榜单的中国车企,位列第八名。

日产、丰田位列第七、第十位。除去上述销量前十的厂商,起亚、三菱、雷诺、奇瑞、广汽新能源、沃尔沃、长城、东风、长安、江淮等十家车企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进入了全球新能源销量排名榜单的前二十。前二十的车企中有一半是有一半都是中国车企,侧面反映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庞大。

那么在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10%,特斯拉称王,自主车企占据半壁江山,大众、宝马、现代崛起数据的背后又隐含了哪些趋势?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看一看。

趋势一:产品为王效应更加明显

2019年全球新能源车市销量数据的背后,反应出的趋势之一就是产品为王效应未来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的表现将更加明显。

从单一车型销量排行来看,特斯拉Model?3以 的优势占据榜单 ,销量一举突破30万辆,仅靠单一车型销量就超过了排名第二的比亚迪旗下所有新能源车型的全年销量总和。

作为目前为止特斯拉最便宜的车型,Model?3凭借其 的续航里程、交互体验、出色的动力日益被全球消费者认可,2019年的销量更是在产能提升后达到新高。

而反观此前连续四年获得全球新能源车销量 的比亚迪由于去年下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大幅退坡的影响,销量在下半年下跌严重。旗下全系新能源车型2019年累计销量229506辆,不光离年初定下的40万辆销售目标相差甚远,也仅仅只比2018年227152辆的销量成绩多了两千辆。

北汽新能源的EU系列成为了去年全球第二畅销的电动汽车,在去年12月份共售出了21963辆,创造了新的销售记录,单月销量 越过了两万辆大关。虽然EU系列凭借不错的性价比,全年共售出了111047辆,但是与特斯拉Model?3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值得关注的是,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生产的国产Model?3已经在今年1月份开始正式交付,并且价格进一步下探到30万元以内,产品性价比进一步提高,在国内热度的热度空前高涨。另外,此前特斯拉还宣布已与韩国LG化学以及中国宁德时代达成合作,为其中国制造电动车提供电池。这样一来,在其电池得到充分供给后,国产整车价格有望再度下探,产品力还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由此可见,未来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车企间的销量比拼将回归产品本身,在失去政策补贴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产品为王效应将更加明显,随着特斯拉的发难,更多高端品牌的不断入局,新能源市场中的产品力比拼将达到新的高度。

趋势二:中外车企竞争更加激烈

虽然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前二十的车企中,有一半都是中国车企印证了中国在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势,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新能源市场的庞大,但是宝马集团、大众集团、现代汽车等多家外资企业的崛起也意味着未来中外车企之间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近几年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在车市寒冬中的逆势增长,电动化成为了不可逆转的大势,多家外资车企也已纷纷布局新能源市场。从2019年数据来看,宝马、大众、现代三家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布局已初步取得成效,销量上的提升较为明显。

其中,宝马5系新能源以及宝马i3也双双进入新能源 车型TOP10行列,分别排在第六名和第十名的位置,宝马因此成为成为 一家有两款电动汽车销量进入全球销量前十的车企;而在产品规划上,宝马更是将2020年定义为“新能源车之年”,今年将在国内推出6款新能源车型。

大众集团在2019年共售出了84199辆电动汽车,随着大众ID.系列的交付,大众汽车在2020年有望冲击全球新能源前五名。而在产品规划上,大众此前表示将在2023年前在国内投放10款电动车,ID.初见将在2020年内率先国产。

在单一车型销量前十的榜单中还有刚在国内上市不久的北京现代昂希诺EV(国外即现代Kona?EV),昂希诺EV也是国内 NEDC综合续航达到500km的合资品牌新能源车型,在全球市场上收获了44386辆的年度销量,实力同样不可小觑。

另外,在去年12月上市的奔驰EQC、奥迪e-tron同样有着出色的产品竞争力,也将加入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车型销量前十的争夺之中。

外资车企不断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同时,中国车企也在积极布局海外,新能源车企不断出口海外,其中吉利旗下几何汽车更是直接将上市发布会选择在海外的新加坡,上汽名爵旗下的EZS上市几月后也在多个海外 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

随着更多外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到来,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的生存空间还将进一步受到挤压,中外车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无论是在纯电动车型还是在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上,自主品牌的产品竞争力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尤其是在合资品牌车型不断增多的2020年。

趋势三:高端化越来越明显

中汽协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纯电动汽车生产102万辆,同比增长3.4%;销售97.2万辆,同比下降1.2%。受新能源补贴退坡影响,去年下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受较大的影响,但相比而言,纯电动乘用车的市场需求较2018年变化并不算大,这也意味着新能源汽车补贴因素逐渐减弱的市场环境中,纯电动汽车的消费需求并没有萎缩,而且高续驶里程纯电动车辆的销量还在不断提升。

2019年,我国造车新势力头部企业已经迈过了 车辆交付难关,开始进入常规的车辆销售阶段。造车新势力少有车型下探到10万元以下的低端产品,产品大多定位中高端,主打智能网联功能,并为消费者提供更高端化的服务。这些标榜最了解市场需求的造车新势力的产品逐步被市场接受,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高端纯电动乘用车需求的增长。

随着奔驰、宝马、奥迪、大众等多品牌新能源车型不断进入国内市场,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端化还将越来越明显。相比于国内燃油车经过多年发展才逐步转型高端化,新能源汽车市场的高端化趋势更加迅速。

纵观2019年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特斯拉可谓一骑绝尘,但新能源汽车大盘增长10%、市场份额上升等,充分说明了未来新能汽车领域的发展趋势。产品为王的效应将会更加明显,而随着更多外资品牌新能源车型的到来,中国品牌的新能源车型的生存空间还将进一步受到挤压,中外车企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放弃在线销售,特斯拉要变“高冷”了吗?”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