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机摄影知识干货

  • 时间:
  • 浏览:0
  • 来源:立信远航网络科技

好久不见了,今天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下关于“相机摄影知识干货”的话题。如果你对这个领域还不太了解,那么这篇文章就是为你准备的,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

文章目录列表:

相机摄影知识干货

2.使用微单相机必备的基础知识

相机摄影知识

曝光模式:相机常见的拍摄模式有6种。

1、A+全自动模式:在此模式下,光圈、快门、感光度都由相机自动设置,只需要按快门拍摄,适合新手小白入门拍摄使用。

2、P程序自动模式:在此模式下,光圈和快门又相机设置,其他参数,ISO、对焦区域等都可以自己设置,适合新手使用。

3、Av光圈优先模式:在此模式下,光圈、ISO等参数可以自己设置,快门由相机自动匹配。

4、Tv快门优先模式:在此模式下,快门、ISO等参数可以自己设置,光圈由相机自动匹配。

5、M全手动模式:在此模式下,任何参数都可以自己手动设置,M挡自由度比较高,但是需要一定的摄影经验,不太推荐新手使用。

6、B门:是一种完全由摄影者所控制的快门释放方式,快门时间长短完全由摄影者按下快门的时间长短来决定,因此也称为“手控快门”。

设置快门

快门数值越大,快门速度越慢,进光时间越长,画面越亮,适合记录轨迹。

快门数值越小,快门速度越快,进光时间越短,画面越暗,适合抓拍、记录瞬间。

设置光圈

光圈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少,画面越暗,背景虚化越不明显,适合拍摄风光、合照等。

光圈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画面越亮,背景虚化越明显,适合拍摄人像等。

设置感光度

感光度数值越低,对光线越不敏感,画面越暗,噪点越少,画质越好,日常光线正常的情况下可以使用100~200的感光度。

感光度数值越高,对光线越敏感,画面越亮,噪点越多,画质越差,在光线不好的环境下不要害怕调高感光度。

曝光指示刻度表

一般情况下,如果曝光指示刻度表在0的位置曝光正常。

负值就是曝光不足,正值就是曝光过度,反映在照片上就是照片的亮度正常,亮度较亮或者较暗。

闪光曝光补偿

再用闪光灯补光拍摄时,可以增加或者减少进光量,来改变拍摄亮度。

自动亮度优化

可以自动调整画面的亮度反差,当拍摄画面反差过大,开启后会将画面较暗的部分调整成自然的亮度。

可以根据当前画面需要调整为弱/标准/强/关闭。

照片风格

根据想要的画面效果,调整画面的色彩以及清晰度、明暗对比等参数,使照片直出达到想要的画面效果。

锐度:

锐度也就是清晰度,锐度高照片清晰,细节锐利,锐度低照片柔和,细节模糊。

反差:

就是对比度,一般通常是明暗的对比。反差小,画面的明暗细节比较柔和,但整体灰蒙蒙,色调比较平淡。

反差大,画面的明暗细节对比明显,整体层次分明,色调也比较鲜艳,但明暗部细节会有一部分丢失。

饱和度:

饱和度也就是鲜艳度,饱和度高,色彩更加鲜艳饱和度低,色彩反差会变小,照片偏向中灰。

色调:

增加色调后后面会偏黄,降低色调后画面会偏红。

白平衡

白平衡模式:自动、日光、阴影、阴天、钨丝灯、白炽灯、K值等;

可以还原在不同光线下的物体本身的色彩,也可以达到某种特殊的色调效果,还可以用来调节画面冷暖。

白平衡偏移

坐标中的小白点位置偏移,可以调节出不同色调。

A--偏红;

B--偏蓝;

G--偏绿;

M--偏洋红。

自动对焦点选择

自动对焦点选择分为两种:手动选择、自动选择。

手动选择就是单点对焦,通过按上下左右键来选择对焦点的位置,对焦更加准确。

驱动模式

可以选择单拍、连拍、定时拍摄、静音拍摄等,单拍适合拍摄静物时使用,连拍适合拍摄运动物体时使用。

静音拍摄适合会议等场景使用,定时拍摄适合拍摄全家福或者自拍使用。

照片格式

常用的照片格式为两种:JPEG格式、RAW格式。

JPEG:经过系统压缩后的格式,占用空间较小,方便浏览,适合照片直出。

RAW:没经过压缩处理的格式,占用空间较大,方便后期,照片具体参数保留完整,适合后期处理的格式。

对焦模式

对焦模式分为两种:手动对焦、自动对焦。

自动对焦模式分为三种:单次自动对焦、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人工智能自动对焦。

单次自动对焦:半按快门时,相机只对焦一次,适合拍摄静物。

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半按快门不松,相机连续对焦。适合拍摄运动物体。

人工智能自动对焦:前两者的结合,适合拍摄时静时动的物体。

测光模式

常用的两种测光模式:评价测光、点测光。

评价测光:相机会考虑画面的整体亮度,是最常用的测光模式在画面整体亮度比较均匀时使用。

点测光:对某一个特定点进行测光,相机会有选择的 某一部分,适合亮度反差较大的画面,例如,逆光拍摄。

使用微单相机必备的基础知识

零基础也能自学摄影

一、常用相机档位

1、全自动A+模式

光圈快门iso等参数都不能调节,全靠相机根据环境自动设定,适合刚拿到相机的新手。

2、P程序自动模式

可以调节iso测光模式等参数,然后相机再根据环境,自动设定合适的光圈快门。

3、AV光圈优先模式

可以调节光圈等参数,快门由相机根据环境自动设定。一般想拍摄人像、风光等照片时就可以用这个模式。

4、TV快门优先模式可以调节快门等参数,光圈由相机根据环境自动设定,比如抓拍就可以用这个模式。

5、M全手动模式

所有参数全靠自己手动调节,可操控性强。

二、相机基础知识

1、光圈

F数值越大,光圈越小,进光量越小,虚化越弱。F数值越小,光圈越大,进光量越多,虚化越强。

2、快门

快门数值越大,进光量越多,快门速度越慢。快门数值越小,进光量越少,快门速度越快。

3、感光度

数值越高,相机对光线越敏感,画质越差。数值越低,相机对光线越不敏感,画质越好。

4、对焦模式

1.单次自动对焦

半按快门的时候,相机只对焦一次,听到滴滴声就代表对焦完成了,对焦不成功的话很有可能按不下快门。比较适合拍摄静止的人物或者物体,对焦准确性也是最高的。

2.人工智能伺服自动对焦

只要半按快门不松手,对焦点会一直对焦在运动物体上,比较适合抓拍运动的人物或者物体.

3.人工智能自动对焦

这个对焦模式下,相机会在前面讲的两种对焦模式之间自动转换。比较适合没法预判拍摄物体是否会动起来的情况,比如说拍小宝宝的时候就比较适合这个模式。

5、测光模式

评价测光

这是一种通用的测光模式,适用于人像甚至逆光主体,相机自动设置适合场景的曝光。

局部测光

由于逆光等原因使背景比主体更亮时,该测光模式非常有效,局部测光覆盖取景器中央约6.5%的面积。

点测光

该模式用于对拍摄主体的某个特定点进行测光,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覆盖了取景器中央约2.8%的面积。

中央重点平均测光

测光偏重于取景器中央,然后平均到整个场景。

评价测光更多会考虑画面的整体曝光,尽量让大部分物体达到较好的拍摄效果,适用于画面整体亮度比较均匀的场景。

点测光可以对拍摄主体或场景某个特定点测光,有选择的 某一部分。适合明暗反差很大的场景,比如逆光。

6、储存格式

Raw是未经处理、和压缩的格式。它记录了照片的原始信息、宽容度高、画面细节保留完整,后期处理的空间也很大,是最适合后期的格式了。

JPG是经过处理、压缩之后的格式储存空间小,比较适合用来预览照片一般拍照时选择Raw+jpg格式就ok,方便后期和查看照片~

7、白平衡

1.可以在不同光线下还原画面真实色彩。

2.可以利用白平衡来达到特殊的色调效果。

8、白平衡偏移

A偏红、B偏蓝、G偏绿、M偏洋红,如果想给照片添加什么颜色就往哪移动。

各场景推荐M档参数设置

拍摄场景:静态:人脸特写,拍摄模式:Av档/M档,快门速度:1/80s1/200s,光圈:F1.2-4,ISO:100-1600。

拍摄场景:静态:半身照,拍摄模式:Av档/M档,快门速度:1/80s-1/200s,光圈:F.6-8,ISO:100-1600。

拍摄场景:静态:全身照,拍摄模式:Av档/M档,快门速度:1/80s-1/200s,光圈:F8-11,ISO:100-1600。

拍摄场景:静态:美食,拍摄模式:Av档/M档,快门速度:1/80s-1/200s,光圈:F8-11,ISO:100-1600。

拍摄场景:静态:风光照,拍摄模式:Av档/M档,快门速度:1/80s-1/200s,光圈:F8-11,ISO:100-1600。

拍摄场景:静态:集体照,拍摄模式:Av档/M档,快门速度:1/80s-1/200s,光圈:F11-16,ISO:100-1600。

拍摄场景:静态:花朵特写,拍摄模式:Av挡/M挡,快门速度:1/80s-1/200s,光圈:F1.2-4,ISO:100-1600。

拍摄场景:动态:跑步的人,拍摄模式:Tv档/M档,快门速度:大于1/1000s,光圈:F5.6-11,ISO:大于800。

拍摄场景:长曝光:星轨,拍摄模式:B挡,快门速度:大于2h,光圈:F16-20,ISO:100。

1、曝光篇:光圈、快门速度、ISO这些是干嘛的,如何控制曝光参数。(1)光圈是控制进光量的,格式是F1/2.8,F1/8这样子。数字越小,进光量越大,画面越亮。进光量的多少跟光圈数值的平方成反比,比如F4的进光量是F8的4倍。因为在摄影中,每增加一档的曝光,进光量增加一倍,所以标准的光圈分档是:F1.4,F2,F2.8,F4,F5.6,F8,F11,F16,两两各相差一档,最左边是最大光圈。光圈除了影响进光量以外,还会影响景深。光圈越大,景深就越浅,也就是画面中清晰的部分就越浅,背景虚化就越厉害。我们经常看到网上的背景虚掉,主体清晰的照片,就是用大光圈拍摄的。一般来说,拍人像、静物我们多用大光圈,获得 主体的效果。而拍风景则用比较小的光圈,比如F8,从而让照片的各个部分都是清楚的。(2)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的,格式是1/2000s,1/50s,0.5s, 个曝光时间最短,最后一个最长,快门时间增加一倍,进光量也增加一倍,标准的快门分档是:1/4000s,1/2000s,1/1000s,1/500s,1/250s,1/120s,1/60s,1/30s,1/15s,1/8s,1/4s,0.5s,1s,2s,4s,8s,15s,30s,60s,最左边是最小快门。快门速度越快,捕捉的瞬间就越短。那么被摄主体在这段很短的时间内的运动就越少,同时拿相机的人的抖动也就越难被记录下来。摄影界有所谓的安全快门,就是说一般只要快门速度高于这个值画面就不会糊。这个值是等效焦距的倒数,比如d5100上镜头焦距调到35mm,等效焦距52mm,那么安全快门的值就是1/50s,比这个值再高,比如1/30s,就很容易会糊掉了。如果相机或镜头有防抖功能,那么还可以再降2-5档不等。比如55-200VR镜头的防抖差不多是4档,那么在200mm焦距时,等效焦距是300mm,不开防抖安全快门是1/250s,这个快门速度在室内或晚上一般拍出来都会太暗。但是如果开镜头防抖,就能够降4档到1/15s,这个快门速度就可以满足大部分暗光拍摄的需要了。如果是拍小孩,因为小孩总是在动,所以快门往往要降到1/1000s以下才能拍到。(3)ISO是感光度。感光度越高在同样的光圈和快门设置下,拍出来的画面也越亮。但是ISO越高,特别是超过一定范围后,成像的质量往往会变差,画面上会出现很多白色的噪点。大部分APS-C画幅的单反的ISO最好设置在800以下,好一点的像nex微单可以设到1600都还不错,差一点的比如600d可能只能到400。ISO分档:100,200,400,800,1600,3200,6400,12800,25600。光圈提高一档,跟快门提高一档,跟iso提高一档的效果是一样的。(4)实际拍摄中如何设置曝光参数呢?一般来说,首先根据所需要的景深确定光圈,如果是拍人像和静物,一般用最大光圈,比如F1.8,如果是风景,就调到中等光圈比如F8,然后再将快门速度调到安全快门,比如如果是35mm那么等效就是50mm,那么快门就是1/50,再把ISO调到最低如ISO100。如果要省事一点,那么拍风景可以把模式转盘调到P档,只要把ISO调低即可。

2、色彩篇:巧用白平衡和色温设置。(1)相机里面都有白平衡设置,有的甚至有色温K值设定。色温值设置越低,则白平衡补偿后实际色温越高,拍出来就越偏蓝,感觉越冷。相反就偏黄,偏暖。一般拍雪景,雪山,多用低K值设定(如2500k)。拍夕阳,秋景则多用高K值设定(如7000k)。(2)入门相机没有色温K值设置的功能的话,可以用阴天、阴影来替代高K值设定,用白炽灯模式来提到低K值设定。

3、一些拍摄技巧。(1)找一个有人物有风景的画面,尝试用不同焦距和不同光圈拍摄,来体会焦距改变带来的 关系的改变(比如同样是拍全身人像,用200mm要比50mm退后很多, 关系就变了)和光圈改变带来的景深的改变。(2)拍人像除了用大光圈标准镜头(50/1.8这样的镜头)以外,也试试看用长焦端离远了拍,人物和背景会被压缩在一起,有一种超然世外的感觉。(3)拍风景也是同样可以多试试长焦端。如果焦距不够,可以拍完了以后只裁剪画面中的一小部分,跟用长焦镜头拍的效果是一样的。现在相机像素都很高,但是传到网上一般也就几百的分辨率,所以不用怕裁剪。(4)光线很重要,黑天前两个小时左右的阳光是最漂亮的,可以在这个时候在室外找个风景漂亮的地方拍人像,多试试看顺光、逆光、测光的效果。这个时候也很适合去咖啡厅找个朝西的窗户坐下来,利用温柔的阳光和咖啡厅内部的装饰和摆件用大光圈镜头拍一些好看的糖水、半身人像和静物。

好了,今天关于“相机摄影知识干货”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相机摄影知识干货”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